-
劉生榮主任醫師
內科
醫生介紹
劉生榮,女,漢族,1952年10月生,神木縣高家堡鎮人,西安醫科大學畢業,主任醫師。 劉生榮從事神經內科、精神科專業27年,先后在榆林市第一醫院、第二醫院、骨傷醫院、星元醫院工作,分別擔任科主任,組建了市二院、骨傷醫院、星元醫院、市康復醫院的神經內科,并成立了腦脊液細胞學實驗室。2001年,她晉升為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工作期間,曾在南京醫科大學腦科醫院進修神經精神科專業,在第四軍醫大學腦脊液學研究室學習腦脊液細胞學檢查,多次參加“全國神經系統疑難病癥診治學習班”、“神經內科高級醫師研修班”、“神經系統免疫性疾病診治進展學習班”、“癲癇病診治進展學習班”、“神經介入及腦內血管支架置入學習班”。她一直堅持臨床第一線工作,從未間斷過繼續教育及學習進修,總是以其他人幾倍的時間努力鉆研理論知識,深刻領會和掌握科學的診治方法。其間,她主動向專家和老師求教,積極參加科研項目研究活動,不斷充實和更新業務知識。通過學習、考察、交流,提高了業務素質,了解了專科學術動態。進修回來后,她積極開展新業務的推廣,學以致用,大膽把學到的技術應用到臨床實踐活動中,取得了明顯成效。她開展的“側腦室引流術搶救高顱壓危象”、“鞘內化療治療結核性腦膜炎” 、“腦脊液細胞檢查對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研究”等10多項技術,獲得了新項目獎。1995年,她率先開展的屬于國家攻關課題,微創清除血腫治療腦出血項目,獲得成功,每年搶救重危腦出血病人30多例,顯著地提高了重癥腦出血治愈率,降低了致殘率,并于1998年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她研制的“顱內血腫引流裝置”器械獲國家專利,并參加了2001年瑞士國際29屆專利發明博覽會。她的“腦脊液凈化治療腦蛛網膜下腔出血”、“鞘內聯合給藥治療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的研究”分別獲市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她編寫的《基層醫院誤診病例分析》一書,于1994年出版,并在全國發行。多年來,她在實驗室進行腦脊液細胞學檢查標本8000多例,將神經內科部分疾病由一般臨床診斷提高到細胞學定性診斷水平,并將典型腦脊液標本玻片制成幻燈片參與科研及臨床教學。她還參加了中華醫學會神經科分會2006年世界卒中聯盟(WSF)發起的“腦卒中早期診斷治療調查及繼續教育”項目研究,于2007年完成了病歷調查統計任務。 1989年以來,劉生榮先后承擔了延安醫學院5屆本科生的臨床教學工作,帶出了大中專實習生500多名,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成為各縣及基層醫院的醫療骨干。2006年以來,她為市衛生局舉辦的基層醫院醫師培訓班授課,并經常下基層、到農村進行義診活動;通過定點單位及電視講授,普及本專業常見病的防治知識。她既管理病房及查房,又上專家門診,年門診量4000多人次,其中來自內蒙、山西及市內各縣疑難病癥2000多人次,搶救重危病人100多人次。此外,她經常參加醫院內及市內各縣神經內科專業疑難病癥會診及司法鑒定。她重視臨床實踐的同時,也重視科室管理及醫療安全教育,經常組織醫療人員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執業醫師法》、《處方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增強大家的法制意識、醫療安全意識與工作責任心,不斷規范各項診療行為。同時,她加強了醫療質量督查和醫療安全檢查。 劉生榮在工作之余,撰寫論文20多篇,其中《腦內血腫腔置管持續閉式引流治療腦出血》一文,在《臨床神經病學》雜志1999年第一期發表;《淺談影響腦脊液細胞收集的因素》、《腦血管病的腦脊液細胞學診斷及監護》分別在《腦脊液學與臨床》雜志1996年第一、第四期發表;《鞘內聯合給藥治療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的研究》在《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4年第十期發表;《影響微創清除血腫治療腦出血預后相關因素及對策》在《中華實用醫學》雜志2006年第十期發表;《微創清除血腫治療腦出血再評價》在《中華醫學》雜志2006年第六期發表。她在國家級雜志上發表論文10多篇,其中,獲市級優秀論文一、二等獎4篇,獲2005年“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優秀論文二等獎1篇。 [FS:PAGE] 作為一名醫生,劉生榮對醫療技術刻苦鉆研,精益求精,始終心系群眾,時時刻刻“以病人為中心”,把無限的激情傾注在家鄉的醫療事業中。她醫德高尚,治病救人,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贏得了人們的交口贊譽,堪稱醫生的楷模。2000年,她被批準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科技人員,2001年被評為陜西省有突出貢獻的省管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