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醫院名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建于1918年,前身為“中央醫院”,中國現代醫學先驅伍連德博士任首任院長。作為中國人自行籌資創建的第一家西醫綜合醫院,亞洲第一例異體同基因骨髓移植、中國第一支血源性乙肝疫苗、中國第一臺體外震波碎石機,誕生在這里。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醫院現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保健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將推進“一二三四工程”作為發展戰略,以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為戰略目標,以醫教研管服協同發展和集成創新發展為主線,實施人才戰略、空間戰略、運營戰略三輪驅動,努力實現患者滿意、員工滿意、社會滿意、國家滿意的奮斗目標。

醫院綜合實力處于國家第一方陣,擁有血液病、胸外及胸部微創、嚴重創傷救治三大院士團隊,作為國家創傷醫學中心、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首批國家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項目組長單位,成為國家醫學進步的重要引擎。

醫院擁有創傷救治與神經再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移動數字醫院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及14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等高水平研究平臺;擁有18個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重點專科(骨科、婦科、重癥醫學科、檢驗科、專科護理專業、心血管內科、血液內科、內分泌科、胸外科、呼吸內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眼科、皮膚科、急診醫學科、腫瘤科、感染病科、風濕免疫科);3個國家重大疾病多學科合作診療能力建設項目(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肝病與感染科、老年科)2個北京市臨床重點專科(中醫科、兒科),5個北京大學研究所和4個北京大學研究中心,共有14個學科在學科影響力排行位列全國前20名(血液病學、風濕病學與自體免疫病學、護理學、眼科學、骨外科學、胸外科學、腫瘤學、皮膚病學、內分泌病學與代謝病學、呼吸病學、心血管病學、重癥醫學、傳染病學、耳鼻咽喉病學)。

醫院人才濟濟,匯聚了中國工程院院士3名、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國家973首席科學家、國家萬人計劃科技領軍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青年長江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在內的一批優秀人才。同時是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示范區、國家級特色專業示范點、國家級教學創新團隊。

醫院目前正在運行3個院區,醫療資源將輻射首都核心區、通州副中心、昌平開發區及京津冀地區,充分發揮優勢學科和優質醫療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斷提升人民的健康獲得感。

醫院始終秉承“仁恕博愛、聰明精微、廉潔醇良”百年傳承,始終肩負著與民族同命運、與醫學同進步的歷史使命,始終為中國醫學發展貢獻力量,弦歌不輟,薪火相傳!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在使命中誕生,牢記肩負的社會責任。醫院承擔著國家重大活動的醫療保障工作及突發事件的救援任務,1951年抗美援朝醫療隊、1970年云南抗震救災醫療隊、1976年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災醫療隊、2003年抗擊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4年抗擊非洲埃博拉、2020年援鄂抗擊新冠疫情……一次次大災大難面前,都留下了“人民醫院人”無私奉獻的身影。

2020年初,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全體員工無畏地投入到這場抗疫戰斗中。無論是134名醫護人員火速集結馳援武漢,堅守72天攻堅重癥救治,還是成功識別及時診斷處置北京市第一例確診病例,快速反應全面部署;無論直面新冠遭遇戰,妥善處理院內疫情,實現零感染、零意外,還是積極配合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圓滿完成首都核酸檢測任務,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員工始終堅定果敢、堅忍不拔、勠力同心,在不同的戰場、以不同的方式,共同投入到疫情防控、守護人民健康工作中,為取得全國抗疫斗爭重大戰略成果做出貢獻。

同時醫院還承擔著國家重大活動的醫療保障工作,承擔著重大突發事件的醫療救援任務。出色完成了北京奧運會、建國六十周年慶典、抗震救災、健康快車、埃博拉出血熱病人救援、非洲“光明行”、歷次全國“兩會”等各項醫療保障任務。并作為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醫療保障單位,承擔冬奧會醫療保障工作。

醫院扎實推進援疆、援藏、對口支援等工作,先后派出援藏干部6批共40名,援疆干部共11名。作為全國三家承擔西部衛生人才培養工作的醫院之一,連續8年先后接收了來自貴州、重慶、西藏等十余個西部省、市、自治區共計618名學員來院學習。

醫院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并率先將醫務志愿服務呈常態化,融入到醫院的常規醫療服務中,滿足了患者多元化的服務需求。在醫務社工專業服務領域開展了兒童血液“髓愛童行”、產科“喂愛工程”和乳腺中心“乳此綻放”三項品牌服務。2017年6月,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應急辦公室指導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傷醫學中心發起“安全中國,百縣工程”,......[詳細]
聯系電話

010-88326666

放號時間

醫院地址

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南大街11號

醫生團隊
  • 張殿英[]

    醫生擅長

    脊柱外科 周圍神經損傷與修復、四肢骨折尤其是關節內骨折的診治、骨盆與髖臼骨折 ...詳情

    從業經歷
    張殿英,男,漢族,主任醫師,北京大學碩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傷骨科副主任,天津市第五中心醫院副院長兼骨科主任。自1992年至今一直從事骨科臨床及科研工作。專業特長為脊柱外科、周圍神經損傷的修復、四肢及關節內骨折、骨盆與髖臼骨折。由其開展的內固定相關技術如LCP 、LISS、 PFNA等居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科研方面他注重解決創傷骨科臨床中常見的疑難問題,密切結合臨床實踐、以骨折愈合模式、周圍神經修復方法為主要研究方向,主持關節內骨折治療方面國家十一五公關計劃項目1項、國家自然基金1項,在周圍神經損傷與修復機理研究等方面參與國家十一五及863計劃等國家級科研項目9項。主編或參編《創傷骨科手術學》等學術專著7部,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著30余篇。 學術或社會任職 中華醫學會創傷學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創傷學分會骨與關節創傷學組副組長,國際內固定學會(AO)講師,《中華肩肘外科電子雜志》編輯部主任,天津市第五中心醫院副院長兼骨科主任,中華骨科學會微創學組委員,中華創傷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骨科學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運動醫學分會青年委員,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脊髓損傷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國際脊髓學會中國脊髓損傷學會委員,北京大學交通醫學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骨科學會青年委員,北京市創傷學會委員兼秘書長,北京市健康科普專家,《中華創傷雜志》、《中華創傷骨科雜志》、《中國矯形外科》、《實用骨科學》雜志編委 所獲獎勵 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周圍神經對牽拉延長的耐受性及應用組織擴張器延長周圍神經修復自身缺損研究;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周圍神經小間隙套接條件下神經再生機制及可行性的研究周圍神經對牽拉延長耐受性的系統研究;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關節周圍骨折治療規范的研究與應用;天津市杰出科技人才;塘沽區十佳醫生 ...詳情
  • 周殿閣[]

    醫生擅長

    骨與關節疾病,人工髖、膝關節置換及翻修手術, 股骨頭壞死,髖脫位,膝外翻,風濕病 ...詳情

    從業經歷
    周殿閣,男,醫學博士,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1991年畢業于河北醫科大學醫療系,199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部研究生院。曾系統進行過普通外科、創傷骨科、整形外科、脊柱外科等專科訓練,有深厚的外科功底及豐富的臨床經驗。1999~2000年作為客座醫生赴德國Hessing骨科醫院進行關節及脊柱外科的專科訓練。主要致力于各種關節疾病如退行性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各種關節炎的臨床治療。擅長人工髖、膝等關節置換手術及翻修術;骨關節退變性疾病以及退變性脊柱疾病的非手術治療。在膝關節置換領域,對膝關節置換手術的關鍵技術-軟組織平衡有深入的研究,善于通過關節置換手術矯正因骨性關節炎、股骨頭壞死、類風濕關節炎等風濕性疾病等導致的各種關節畸形,對膝外翻、膝關節強直等嚴重畸形的膝關節置換有獨到的手術方法。每年完成各類髖膝關節置換及翻修手術400余例。 現為北京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中華醫學會關節外科學會膝關節外科委員會委員、關節炎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膝關節工作組委員。 ...詳情
  • 付中國[]

    醫生擅長

    肩關節痛及肩關節疾病,肩關節損傷修復,頑固性肩痛,肩關節假體置換功能重建手術等;上肢損傷修復與功能重建。 ...詳情

    從業經歷
    付中國,男,主任醫師,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創傷骨科副主任,碩士生導師,人民醫院骨科教研室黨支部書記。曾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骨科研修骨與關節損傷、肩關節矯形及手外傷;多次參加瑞士國際內固定研究學會(AO組織)在歐美等國舉辦的創傷骨科高級研修班,并曾在上海、天津等地擔任國內AO研修班主講。在創傷救治,骨折治療,肩關節矯形,手外科,皮瓣移植治療及小兒腦癱治療具有豐富經驗。 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主編或參編《創傷骨科手術學》等專著;先后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973計劃”等國家大型科研項目9項,現主持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1項。擔任中華骨科學會創傷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組委員,中國腦癱外科學會理事,中華創傷雜志編委,中華創傷骨科雜志特約審稿人,中國矯形外科雜志特約審稿人,AO國際內固定研究學會會員,北京市醫療鑒定委員會委員。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創傷骨科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分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肩肘外科工作委員會委員,國際內固定學會(AO)講師團講師,中華醫學會創傷外科學組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骨科疾病防治專業委員會委員,第一屆中國肩肘外科協作組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創傷骨科工作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交通醫學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際骨創傷基金會(OTC)中國分會講師,北京大學醫學部醫院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臨床急診與重癥醫學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骨關節病專家會診中心專家,中國骨科材料與器械學組常務委員,北京市西城區醫學會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庫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在線創傷專業主編,《中華創傷骨科雜志》編委,《中華肩肘外科電子雜志》執行主編,《中華臨床醫學薈萃雜志》編委,《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志》常務編委,《中華外科雜志》《中華骨科雜志》《中華創傷雜志》聘請專家 ...詳情
  • 王杉[]

    醫生擅長

    普外腫瘤、特別是結腸、直腸、胃和甲狀腺良惡性腫瘤的診治 ...詳情

    從業經歷
    王杉,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黨委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普通外科教授/主任醫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外科腫瘤研究室主任。1960年生,漢族,河北人。1983年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醫學系,1992年獲北京醫科大學博士學位。胃腸外科(外二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副導師。自畢業以來一直在人民醫院外科從事臨床工作,同時進行臨床及腫瘤基礎 研究工作,特別是胃腸腫瘤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歷任外科住院醫師、住院總醫師、主治醫師 、副主任醫師和副教授,1995~1998年先后作為訪問學者和博士后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醫學 院從事腫瘤和創傷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擔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大項目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學研究項目27項;累計發表論文140余篇,主持、參與編撰或翻譯學術著作7冊;共有4項科學研究成果通過教育部科技成果鑒定,先后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其他各級教學成果獎6項;先后獲得2009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國家級名師)和2010年北京市勞動模范;是“2007年教育部特色專業示范點”和“2008年教育部創新團隊”的第一負責人。 北京市政協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北京市西城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還兼任國家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外科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第五屆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生物醫學一部學部委員、中華醫學會第23屆理事會理事、中華醫學會組織工作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常委兼秘書長、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胃腸外科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分會前任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北京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副會長。 長期一直致力于各種腹部腫瘤的早期診斷和治療,特別是結腸、直腸、胃和甲狀腺良惡性腫瘤的診治。此外也從事其他外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所獲獎勵 2005年課題《基于網絡環境的教學質量實時監控系統》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北京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08年獲批教育部創新團隊(負責人)。2009年獲得國家級名師稱號。2009年課題《基于網絡環境的臨床醫學自主學習體系及其信息化平臺的建設與應用》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2010年課題《網絡教育關鍵技術及示范工程》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北京大學科學進步一等獎。北京大學醫學部桃李獎,香港外科學院榮譽院士(2013),2014年《德育為先、能力為重,推進臨床實踐教學綜合改革》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歐洲外科學會榮譽會士(2015)。此外還先后獲得北京市優秀德育工作者、北京大學優秀教師、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中國醫院協會優秀院長、北京市先進工作者等獎勵。 ...詳情
  • 張斌[]

    醫生擅長

    暫無介紹 ...詳情

    從業經歷
    暫無介紹 ...詳情
  • 江浩[]

    醫生擅長

    擅長血液系統疾病(尤其血液惡性腫瘤)的診治。擅長慢性髓性白血病的靶向治療及急性白血病的化療與免疫治療。 ...詳情

    從業經歷
    1991年畢業于原北京醫科大學醫療系,同年分配至北京醫科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工作。一直從事血液內科臨床工作,歷任住院醫、住院總、主治醫、副主任醫師。2003年獲得北京大學臨床醫學碩士學位。從事化療聯合免疫治療治療急性白血病的研究。2004年晉升為副主任醫師。2013年任命為血研所病房主任。2014年晉升為主任醫師。主要擅長血液系統疾病的診治,尤其對造血系統惡性腫瘤的診治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對各類貧血及出血性疾病的鑒別和診治也具備頗多經驗。自2001年來,一直參與伊馬替尼治療慢性髓性白血病的臨床研究,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與了多項一代及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全球性及國內臨床試驗研究。經治的慢粒患者數百例。主要研究方向急慢性白血病及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臨床研究。發表專業相關論著十余篇, 并參編專業著作數部。是國內CML靶向治療及急性白血病領域的知名專家。近四年,主持院級科研項目1項,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2項,參加國家級科研項目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項。 代表性文章: 1. Hao Jiang, Shan-Shan Chen, Bin Jiang, Qian Jiang,Ya-Zhen Qin,Yue-Yun Lai ,Xiao-Jun Huang Seven-year response to imatinib as initial treatment versus re-treatment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in the chronic phase. Annals of Hematology, Ann Hematol. 2011 Jan;90(1):41-46. 2. Hao Jiang, Lanping Xu, Daihong Liu, Kaiyan Liu, Shanshan Chen, Bin Jiang, Qian Jiang, Huan Chen, Yuhong Chen, Wei Han, Xiaohui Zhang, Yu Wang, Jingzhi Wang, Fengrong Wang, Yazhen Qin, Yueyun Lai, Xiaojun Huang.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reatment compared to TKI treatment alone in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blast crisi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2014 2. 江浩,陳珊珊,江濱,江倩,秦亞溱,賴悅云,劉艷榮,黃曉軍。評價基線ABL激酶區點突變對尼洛替尼治療伊馬替尼耐藥或不耐受慢性髓系白血病療效影響。中華血液學雜志,2012;33(2):123-126 3、江浩,陳珊珊,黃曉軍,秦亞溱,賴悅云,秦效英,江濱。伊馬替尼血漿谷質量濃度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期療效相關性研究。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2;32(2):135-137,核心期刊收錄,被引1次。 4、王婧,黃曉軍,江濱,江債,盧錫京,許蘭平,劉代紅,陳歡,鮑立,路瑾,主鴻鵠,江浩*(通訊作者)。55歲以上中老年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的臨床特征與療效分析。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45(6):938-944 5、江浩,陸道培*,郭乃欖,盧錫京,童春榮,耿彥彪。骨髓移植后的免疫治療,北醫學報,1999;10(31):395-398核心期刊收錄,被引7次。 6、江浩,劉開彥*,童春榮,江濱,陸道培。化療聯合自體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治療急性白血病,中華內科雜志,2005;44(03):198-201。 江浩、陳珊珊、江濱、江倩、陸道培。格列衛治療54 例Ph 陽性慢性髓細胞白血病。中華血液學雜志,2003;24(6):281-285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血液學分會常務委員 中國老年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常務委員 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白血病淋巴瘤專業學組委員 衛生部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血液學科專委會委員 國家突發衛生公共事件應急專家庫成員 北京市藥品不良反應專家庫成員 北京醫學會醫療技術準入評價專家庫成員 中華醫學會醫療鑒定專家庫成員 西城區勞動鑒定委員會醫療專家 自2001年來,一直參與伊馬替尼治療慢性髓性白血病的臨床研究,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與了多項一代及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全球性及國內臨床試驗研究。經治的慢粒患者數百例。主要研究方向急慢性白血病及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臨床研究。發表專業相關論著十余篇, 并參編專業著作數部。是國內......詳情
  • 許蘭平[]

    醫生擅長

    血液系統疾病診治;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病和再生障礙性貧血;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性疾病的診治 ...詳情

    從業經歷
    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并取得博士學位。曾赴MD ANDERSON癌癥研究中心和日本東京國立癌癥研究中心學習。自1989年工作以來,一直從事臨床工作,在血液病診治、造血干細胞移植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承擔衛生部公益行業基金專項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級課題2項,參與科室各種課題多項;成果先后發表在血液學及造血干細胞移植專業領域內頂級英文雜志JCO,Blood、JHO, BJH,BMT、BBMT上,曾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參與編寫教材、專著10余部,多次受邀在全國性學術會議上發言,執筆《中國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系統疾病專家共識》。 曾任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造血干細胞應用學組第七、八、九屆學組成員兼秘書、中國醫師協會血液醫師分會委員、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理事/血液學專委會委員主任委員、北京醫師協會理事、中國造血干細胞捐**資料庫第八屆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造血干細胞捐**資料庫北京管理中心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衛生部合理應用抗生素推廣計劃專家;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臨床微生物與感染分會委員,中國研究型學會細胞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白血病.淋巴瘤》《中華老年多器官雜志》雜志編委,《中華血液學雜志》通訊編委,《中華內科雜志》審稿人。 集體獲獎:參加研究的成果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1項(2008-5)、二等獎2項(2011-3、2006-9),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2011-3),中國抗癌協會科技獎1項(2012-4),北京市科技進步獎1項(2006-9),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15-1) 個人獲獎:曾先后曾獲北京大學醫學部優秀教師、北京大學醫學部優秀黨支部書記、北京大學醫學部女職工之星,人民醫院優秀臨床醫師、人民醫院杰出員工、人民醫院名醫獎,人民醫院優秀共產黨員等表彰。 ...詳情
  • 林劍浩[]

    醫生擅長

    骨關節病膝、髖關節置換,關節病運動治療 ...詳情

    從業經歷
    林劍浩,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關節科主任。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關與管理工作(20016-2020年)脊柱和關節病領域領銜專家,北京厚愛關節健康公益基金會理事長,中國醫學基金會理事。國際骨關節炎研究學會理事(board member,2014-2018年)。中國老年學學會脊柱關節疾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88年浙江醫科大學畢業。1994年獲北京醫科大學外科博士學位。師從中國關節外科先驅呂厚山教授。1996年北京積水潭醫院進修創傷骨科。1998~2000年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從事骨科研究。2001~2002年以及2007年先后赴美國特種外科醫院關節科和足踝科做訪問學者。 從事各種關節炎的外科治療,特別是下肢髖、膝關節矯形。重點研究方向包括:老年常見骨關節炎的綜合治療與預防;人工關節置換療效的長期隨訪;骨關節炎發病機制分析等。 ...詳情
  • 陳育紅[]

    醫生擅長

    血液系統疾病,尤其擅長各種類型造血干細胞移植及其合并癥的診治 ...詳情

    從業經歷
    目前內容:199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部臨床醫療系(七年制),獲臨床醫學學士及碩士學位,并就職于北京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至今。1999年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部獲臨床技能型博士學位。2009-2010年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City of Hope National Medical Center研修,從事移植物抗宿主病機制的動物研究。2011年獲主任醫師職稱。長期工作在臨床一線,主要從事造血干細胞移植的臨床工作,涉及的移植類型除常規的同胞相合移植,還包括單倍體移植、非血緣關系移植和臍帶血移植等,對于各種移植合并癥積累了相當的臨床經驗。在從事臨床工作的同時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國家級、部級、院級科研項目的工作。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 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及中國醫師協會血液科醫師分會 會員 作為團隊一員獲得 HLA配型不合造血干細胞移植的研究和臨床結果獲中華醫學科技獎 二等獎 HLA配型不合造血干細胞移植的研究和臨床結果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細胞因子在造血干細胞移植中誘導免疫耐受的基礎和應用研究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詳情
  • 關振鵬[]

    醫生擅長

    人工髖膝關節置換,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股骨頭壞死的診治,肩肘關節置換,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及滑膜切除術、游離體摘除術等。目前每年完成人工髖、膝關節置換術500余例,至今已完成人工膝髖關節置換術3000余例。 ...詳情

    從業經歷
    關振鵬,男,教授,主任醫師,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北京衛視《養生堂》欄目咨詢專家,北京電視臺《健康北京》醫學顧問。目前任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脊柱關節疾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副總干事長、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關節學組》中國髖關節工作委員會委員、北京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關節學組委員,北京市和西城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醫療鑒定專家以及《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執行編委、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評委、《中國預防醫學雜志》編委、《中國矯形外科雜志》編委、《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特邀編委以及《中華醫學雜志》審稿專家等。 1993年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畢業后分配在人民醫院關節病診療研究中心,師從全國著名骨科及人工關節專家呂厚山教授,一直從事骨科臨床工作,重點以人工關節置換為主,以及關節疾病的診治。1997年先后在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傷骨科、手外科以及北醫三院整形外科進修學習,1998年晉升為主治醫師,2001年7月獲得北京大學臨床醫學碩士學位。2001年2月-2001年5月曾赴美國紐約市Beth Israel Medical Center,在Kastenbaum教授指導下進修學習人工關節置換技術及術后康復。2003年晉升為副主任醫師。2005年7月獲得北京大學臨床醫學博士學位。2008年晉升為主任醫師, 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受中共中央組織部派遣作為第六批援疆干部在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掛職副主任一年,為新疆大量的各民族關節病患者解除了病痛,開創性地填補了自治區相關領域多項空白,并因此榮獲中組部“第六批優秀援疆干部”榮譽稱號。2010年晉升為北京大學副教授。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北京市西城區衛生局任職副局長掛職鍛煉一年。2012年9月被聘為北大博士生導師,2013年晉升為北京大學教授。 現主要從事骨關節疾病的診治,重點是人工髖、膝關節置換術,人工肩、肘關節置換術,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關節置換術和股骨頭壞死的早期保頭治療。主要科研方向為人工關節置換術后自體血液回輸技術、人工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及其預防和治療、人工關節置換術后肺動脈栓塞的早期診斷及處理原則、血友病性關節炎的人工關節置換技術及圍手術期處理、以及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機制研究等。近年來有50余篇論文發表在國內主要醫學雜志上,其中5篇發表在SCI收錄的國際主要醫學期刊上。主編和參編了數本臨床專著。2002年曾榮獲教育部提名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為第4完成人;2007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為第2完成人。目前完成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一項,承擔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一項,曾承擔新疆自治區科技合作課題兩項。 ...詳情
x

為了讓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請您點擊免費注冊 進行注冊

x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人18岁毛片| 真正全免费视频a毛片|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舔|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大黄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线路中文字幕|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大全中国| 村上里沙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影院| 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亚洲av| 国产精品视频全国免费观看| ts人妖在线观看| 手机看片国产在线|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欧美性极品hd高清视频| 四虎AV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宝贝过来趴好张开腿让我看看| 亚洲一卡2卡4卡5卡6卡残暴在线|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加勒比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久久伊人| 国产精品特黄一级国产大片| aa视频在线观看| 娇妻校花欲乱往事叶子| 中文字幕有码视频| 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国产欧美视频高清va在线观看| 6080新觉伦| 小小视频最新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2020丨| 欧美人与动zozo| 免费午夜扒丝袜www在线看| 麻豆xfplay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仙踪林 | 成人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www在线| 欧美成年黄网站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