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 ,男,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肛腸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安徽省重點專科肛腸科學科帶頭人,安徽省衛生廳授予江淮名醫,安徽省名中醫稱號,2015年被衛生廳、省總工會及省文明辦授予安徽省優秀醫生稱號。社會兼職有:中華醫學科技獎評審專家、中國醫師協會肛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肛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副秘書長,中國中醫藥學會肛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安徽省中醫藥學會肛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安徽省委保健委員會專家、《中國中醫藥臨床雜志》《安徽中醫藥大學學報》及《結直腸外科雜志》編委。1982年畢業于安徽中醫學院中醫系。從事肛腸疾病臨床、教學、科研工作35年,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對環狀混合痔、高位復雜肛瘺、肛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直腸炎、肛周克羅恩病、直結腸息肉、肛周膿腫、化膿性汗腺炎、骶尾部藏毛竇、肛周壞死性筋膜炎、肛周囊腫及良性腫瘤、出口梗阻型及慢傳輸型便秘、盆底痙攣性疾病、肛門失禁,直腸脫垂、頑固性的肛門直腸神經痛、結直腸腫瘤、肛周結核等疾病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對各種復雜性肛瘺、痔瘡、脫肛、肛腸疑難雜癥的診治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詣;臨床采用痔瘺洗劑、化痔片、黃枳膠囊、白竭散、腸炎一號、腸炎二號等院內制劑配合各種微創手術,生物反饋,大腸神經刺激、骶神經刺激,鏡下手術等進行綜合治療,取得顯著的臨床療效,術后椎管鎮痛、奇神經阻滯、局部長效止痛等方法大大緩解了術后的疼痛。在省內率先開展便秘及盆底疾病的影像學和電生理診斷;先后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出版《肛腸疾病手術技巧》《中醫便秘治療學》《肛腸疾病中醫治療學》等專著3部,主持開展并完成了《內口移動瓣膜修補治療復雜性肛瘺》、《齒線上內痔結扎懸吊和外痔整形縫合治療環狀混合痔》、《白竭散促進創面愈合作用的觀察》《肛周膿腫和糖尿病相關性的研究》等科研課題的研究任務,目前在研省部級科技攻關課題《白竭散促進肛瘺術后創面愈合的臨床研究》。開創了高位復雜性肛瘺、環狀混合痔、便秘、脫肛及肛腸疑難雜癥治療的新領域。 在他的帶領下,安徽省肛腸學科積極引進、學習、應用國內外新知識、新技術、新療法,并向基層醫院推廣,使省內肛腸學科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處于全國的先進行列。由于對肛腸學科建設和發展的貢獻及高水平的專業技術,王建民同志被國家中醫藥學會肛腸專業委員會授予“全國中醫肛腸學科名醫”,我院肛腸科被授予“全國中醫肛腸學科先進名醫工作室”。同時安徽省中醫管理局資助建立“王建民名醫工作室”進行肛腸疑難疾病的研究和名醫臨床經驗的繼承。 安徽省中醫院肛腸科在他的帶領下,學科建設和發展日新月異,從一個病區發展成肛腸病研究治療中心,從20張病床擴展到三個病區、120張病床規模,從單一的治療痔瘺疾病發展成肛門、大腸、盆底疾病綜合研究和治療的科室。集中了一批專業水準較高的人材,從肛門直腸常見病的診斷、治療、研究,到大腸疾病、盆底疾病的診斷、治療和研究,從大腸的內鏡下治療到腹腔鏡的微創手術,從單一手術到中醫整體綜合治療,肛腸科完成了技術積累和蛻變,展現了學科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科室對疑難疾病的診斷、治療和研究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建立了相關疑難疾病的診治平臺和流程,臨床診治更科學規范,提高了相關疾病診療水平。科室建立了全省唯一的盆底實驗室,能對盆底的肌肉神經功能進行檢測和治療糾正,其中包括盆底肌電檢測、肛管直腸功能檢測、肛管直腸腔內超聲檢查、肛管直腸MRI檢查,排糞造影,結腸傳輸試驗、盆底生物反饋檢測治療、大腸電生理刺激、骶神經電刺激。在盆底疾病、便秘和肛門失禁患者的診斷和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 ...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