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所融中西醫為一體的現代化花園式綜合性醫院,是全省唯一一所在當地業務量最大、居于排頭兵地位、環境最佳、條件最優、設備最先進、醫療水平最高、服務質量最好的公療醫院;是全縣“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城鎮職工(居民)醫療保險”、“洛陽市城鄉困難群眾補充醫療保險”、“失地農民”、“縣直中學學生”、“離休老干部”、“交通肇事”及各類人壽保險定點醫院,是經河南省司法廳批準的全縣唯一一家擁有司法鑒定權和法醫鑒定權的醫療機構。孟津縣公療醫院原址位于孟津縣城商業街中段,1995年3月15日正式開業。占地面積4.6畝,一棟四層的大樓,建筑面積3800平方米,一樓為門診科室、輔助檢查科室、藥房、收費室;二樓為內、外科住院部;三樓為行政辦公區;四樓為會議室。固定資產近80萬元,員工有30人,都是由、業務骨干中挑選出的精英。起初,主要擔負全縣干部職工的醫療保健工作。醫療設備僅有:50毫安x光拍片機、人工顯微鏡、血液生化分析儀、、黑白B超,但都是從其他醫院打下來的老掉牙貨。那時,公療醫院在縣城幾家醫院中是成立最晚、面積最小、條件最差的醫院,工作壞境相當艱苦,員工人數少,設備又落后,連辦公用的桌椅及藥品全都是賒來的,病人寥寥無幾,職工工資無著落,人心思走,醫院幾乎瀕臨倒閉。然而,面對如此潦倒的困境,青年有為的院長丁魁軒無所畏懼,迎難而上,朝思暮想,大膽探索尋求醫院發展之路,他帶領年輕的領導班子,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敢想敢干、敢為人先,乘醫療改革之東風,率先在全縣實施對外開放政策,“熱誠歡迎廣大農民群眾前來就診”,及時提出了“以質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靠服務得民心,拼技術占市場”的發展戰略;確立了“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辦院宗旨;以“說了算,定了干,干后檢查;抓管理,上水平,重社會效益”為辦院精神;以“樂善好施”、“多為群眾辦好事”為立院之本;適時搶占衛生事業蓬勃發展的制高點,處處抓管理,時時樹形象,一年一個大臺階,一年一個新氣象,門診人次、住院人數逐年大幅度攀升。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成比例大幅度提高。1995年業務收入56萬元,1996年業務收入95萬元,1997年業務收入達142萬元,1998年業務收入上升到238萬元,1999年業務收入達363萬元,在全縣衛生系統十七家醫院中名列第一;2000年業務收入達465萬元,在全縣衛生系統十七家醫院中再次名列第一;2001年在公費醫療改革大潮沖擊下,業務收入達475萬元,保障了改革的平穩過渡,在全縣衛生系統十七家醫院中仍居第一;從此,公療醫院連年在衛生系統排名第一,2002年業務收入達621萬元,2003年業務收入達803萬元,2004年業務收入達856萬元,2005年業務收入達1005萬元,在全縣衛生系統首家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2006年業務收入達1148萬元,2007年業務收入達1639萬元,2008年業務收入達2364萬元,2009年業務收入達3010萬元,2010年業務收入達3450萬元,2011年業務收入達4450萬元,1999年-2005年門診人次、住院人次、業務收入連年在孟津衛生系統名列第一。2006年門診人次約11萬人,住院人次約5400人業務收入1148萬元。由于該院發展速度較快,原有的條件已遠遠不能滿足廣大患者的就醫需求。為此,2005年,應縣委、縣政府的要求,經多方籌資,在縣城會盟路東段征地50畝做為醫院新址。為了使醫療工作和新院建設工作兩不誤,經過院委會研究決定,成立了醫療管理領導小組和新院建設管理領導小組,明確分工,責任到人。由丁魁軒院長負總責,一手抓醫療,一手抓建設,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醫療管理領導小組由業務院長郭濟民、李鎖良負責。新院建設管理領導小組由院長助理郭占坡、副院長趙曉林負責,郭占坡為新院建設領導小組組長,趙曉林為新院建設監督領導小組組長。其他院班子成員密切做好配合工作。由于丁院長的領導英明,院班子成員的鼎力相助,再加上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預定計劃。2005年業務收入達1005萬元,在全縣衛生系統首家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2006年業務收入達1148萬元,新院建設工程投資大,縣政府沒有經濟支持,醫院只有20萬元積蓄,為此,我們在縣委、縣政府及縣衛生局的大力支持下,采用招商引資的辦法進行新院建設。在院長丁魁軒的英明領導下,新院建設領導小組先后與5家投資商洽談,經過幾番波折,最后與投資商王現高達成協議。2005年5月25日新院建設工程破土動工。經過一年零七個月艱苦努力,2006年底新院建設工程基本竣工。2007年元月5日新院正式投入使用。新院整體建筑分門診樓、住院部及附助建筑物等:門診樓東側為特檢中心,西側為急救中心及縣新農合辦公室,門診樓后邊為住院部大樓,住院部樓后為消毒供應中心、中心及營養餐廳。當初,新院建筑面積達16000平方米,內設10個病區,380張床位...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