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湖南省中醫附一醫院)

三級甲等
  •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湖南省中醫附一醫院)
醫院名稱: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湖南省中醫附一醫院)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創建于1963年,是"七五"期間全國七所重點建設的中醫院之一。經過歷代中醫附一人的不懈努力,醫院事業不斷發展,現已成為一所綜合功能完善、中醫特色突出、名老中醫薈萃,臨床療效顯著、研究創新能力強、管理規范的現代中醫醫院,成為湖南省首家三級甲等中醫院、湖南省中醫及中西醫結合醫、教、研中心和龍頭,形成了顯著的規模優勢、學科優勢、人才優勢、重大疾病研究與診療優勢以及區域優勢,其綜合實力和發展態勢已達到國內省級中醫院的先進水平,2008年12月醫院成功入選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   專業齊全、功能完備:醫院占地110.6畝,總資產5億元,開設有30個臨床科室、8個醫技科室及多個中醫特色診療門診和特色治療室。各科均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尤以中醫中藥及中醫綜合療法治療肝病、腫瘤、眼底病、心腦血管疾病、脊柱四肢疾病、癱瘓疾病、男性病、皮膚病、肛腸病、腦病、肺病、耳鼻咽喉疾病、婦科病、不孕不育、兒童益智保健、慢性疼痛等療效顯著;醫院擁有一流的重癥監護中心(ICU)和心臟監護中心(CCU),目前能開展不停跳冠脈搭橋、體外循環心臟手術、顯微神經外科手術,腦外科、心臟、外周血管及多種腫瘤的介入治療,各種微創手術、直線加速器適形調強放射治療等 肝膽、胃腸、泌尿、婦科微創腔鏡手術、心胸外科手術、脊柱四肢關節損傷修復、心血管介入治療、神經介入診療、綠激光PVP手術治療前列腺增生癥、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手術等技術居湖南乃至全國先進水平,綜合實力已達到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水平,能滿足各種層次各類患者就醫需求。   優勢突出、特色明顯:醫院擁有5個國家重點中醫專科:肝病科、眼科、心血管內科、兒科、骨傷科; 1個國家重點學科:眼科;6個湖南省重點中醫專科:前列腺病與男性不育專科、婦產科、癱瘓病癥專科、腦病科、肺病科、耳鼻咽喉科;2個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療中心:心臟病診療中心和微創外科中心;2個湖南省重點學科:中醫內科、中醫五官科;1個衛生部中西醫結合婦科腔鏡培訓基地,重點學科和專科以其高超的學術水平和特色優勢躋身省內乃至國內同行先進行列,享有崇高聲譽。醫院為1998年衛生部批準成立的國家首批新藥(中藥)臨床試驗機構之一,已認證13個專業;系湖南省級繼續教育中心,湖南省首家放心藥房,擁有占地5268平方米的中藥制劑中心,設備資產總值600萬元,可生產19種劑型的院內中藥制劑124個,年銷售量達2500萬元。為提高中藥飲片質量,更好發揚中醫藥優勢,醫院率先在湖南省內實施"放心中藥"工程,實行規范化、科學化的單劑量分裝精優中藥飲片供應,較好地提高中藥臨床療效,醫院精優飲片銷售量達到飲片總量的85%以上;為方便病友服用中藥,醫院還提供方便快捷的超微飲片供病友選擇;冬病夏治、三九敷貼、冬令膏方進補、中藥香薰等療效確切的中醫特色診療項目和中藥代煎、送藥上門等多種便民措施深受群眾歡迎。   名家薈萃、人才輩出:湖湘中醫名醫輩出,在全國中醫界影響深遠。經過多年努力,醫院在王行寬、諶寧生、譚新華、李傳課、程丑夫等當代知名中醫專家的傳幫帶和言傳身教中,一支技術過硬、敢于創新、務實求真、團結一致的學術梯隊逐步形成,更涌現出張滌等一大批知名的中青年中醫人才。目前,醫院擁有專業技術人員780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217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5人,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100人,省級以上名中醫21人、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20人,省級以上專業學術委員會副主委以上人員27人,全國優秀中醫臨床研修人才3人,國家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者已出師24人。   教學科研、碩果累累:醫院實行院系合一的體制,開設有中醫學、醫學影像學、口腔醫學等3個專業,承擔湖南中醫藥大學各層次、各種形式、各醫學類專業的臨床理論課教學、實驗課教學、畢業實習及七年制本碩連讀、研究生臨床培養和管理等工作。有9個中醫學二級學科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12個中醫學二級學科擁有碩士學位授予權,湖南中醫藥大學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也掛靠我院。醫院注重發揮學科優勢,堅持臨床疑難病診療和重大科研項目攻關緊密結合,促進了醫院科研水平的提高,擁有2個國家中醫藥科研實驗室:中藥藥理(心血管)實驗室、肝病病理實驗室;1個國家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中醫內科學實驗室,為中醫臨床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學科支撐和科研平臺,近5年來醫院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63項,省部級153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61項,專利發明10項,發表論文1857篇,出版學術專著205部。   環境優美、設備先進:醫院現代化門診樓、裝修一新的住院樓、醫技樓、制劑樓以及氣勢恢宏的中醫藥培訓大樓渾然一體,樓內設施完備,電梯、空調、電視、電話、中央供氧等一應俱全。院內綠樹成蔭、環境優雅,"花園式單位"的院容...[詳細]
聯系電話

0731-85600737(咨詢),0731-85600120(急救),0731-85600700(急救),0731-85600827(門診部)

放號時間

醫院地址

湖南長沙韶山中路95號

醫生團隊
  • 黃孟君[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治療心腦血管、呼吸系統疾病頗有心得,尤以診治消化系統(食道、胃、腸、肝、膽、脾、胰)疾病等見長,運用中醫升降理論,治療反流性食管炎、胃炎,急慢性膽囊炎、習慣性便秘、慢性腹瀉等病有顯著療效,另辟蹊徑,以脾胃伏邪學說為依據,擬“口氣消方”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口臭;擬“口腔愈瘍湯”治療頑固性口腔潰瘍。...詳情

    從業經歷
    黃孟君,男,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湖南長沙人。1977年畢業于湖南中醫學院中醫學專業并留校任教,一直從事教學、醫療及管理工作,中華中醫藥學會方劑學委員會湖南分會委員,中華內科委員會湖南分會委員,湖南省中西結合內科委員會委員,湖南省中醫藥高級職稱評委。曾擔任中醫方劑學、中醫內科學、中國醫學史等多門課程的教學,公開出版著作10余部,發表論文30余篇,指導碩士研究生7名,主持教研科研課題4項,參與多項,有3項分別獲大學成果二、三等獎,一項優秀教材獎。其中主編《中藥方劑便覽》、《高等中醫函授自考主干課教學輔導》(均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副主編及編委的著作有《臨床常用方劑歌決》、《中醫本草療法》、《營養與食療學》、《營養與食療學習題集》(國家規劃教材)、《湖南藥物志》、《中醫方劑學》(國家中醫函授教材)、《國家基本用藥目錄》等多部著作。先后在10余家刊物公開發表論文30多篇。代表論文有“五行配伍法在治療脾胃及相關病癥中的運用”(中國民間療法)、“論方劑運用常與變的統一”(中華綜合臨床醫學雜志)、“汪昂在方劑學方面的成就”(中國醫藥學報)、“九味羌活湯治療雜病的體會”(中華現代醫藥)、“高級液相色普法測定穴位敷貼散中吳茱萸堿的含量”(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楂七降脂袋泡茶劑對實驗性高脂癥大鼠肝組織細胞的影響” (湖南中醫藥大學導報),“楂七降脂袋泡茶對高脂血癥大鼠血脂及肝組織的影響” (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楂七袋泡茶劑質量標準的研究”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健脾降濁湯治療反流性食道炎50例臨床觀察” (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等。從事臨床診療工作30多年,擅長用中西醫結合方法診處內科疑難雜病,尤以診治消化系統(食道、胃、腸、肝、膽、脾、胰)疾病等見長。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自創了防治脂肪肝、高脂血癥的院內制劑—楂七降脂袋泡茶劑,并應用于臨床,取得了滿意的療效。近期在《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病雜志》、《中國現代醫藥應用》、《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等雜志發表了關于楂七降脂袋泡茶劑治療高脂血癥、脂肪肝等病的相關實驗研究文章多篇。特別是運用中醫升降理論,治療反流性食管炎、胃炎,急慢性膽囊炎、習慣性便秘、慢性腹瀉等病有顯著療效。...詳情
  • 朱迪[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擅長中西結合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對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膽囊炎,慢性結腸炎,功能性便秘,脂肪肝等疾病有較深研究,臨床療效較好...詳情

    從業經歷
    朱迪,畢業于湖南中醫藥大學醫療系,醫院首屆名醫,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湖南省醫保局及湖南省電力醫保局特聘專家,中華全國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南省中西結合消化委員會委員。   從事臨床工作34年,中醫基本理論及基礎知識扎實,臨床經驗豐富,擅長中西結合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對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膽囊炎,慢性結腸炎,功能性便秘,脂肪肝等疾病有較深研究,臨床療效較好。近3年每年門診診療人次142000以上。主編和參編專業著作9部,發表學術論文11篇。指導研究生15名。...詳情
  • 劉建和[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多運用經方和驗方治療各種內科雜病和疑難疾病,擅長治療冠心病(胸痹心痛)、 心律失常(心悸)、心力衰竭、失眠;慢支(咳嗽)、肺氣腫、支氣管哮喘; 胃炎、消化性潰瘍、腸炎;眩暈、腦血管病后遺癥;高血壓腎病及慢性腎衰和 代謝綜合征(高血壓、高脂血癥、高血糖)等疾病以及心臟介入術后中醫藥調治, 并擅長中醫體質辨識及養生保健。...詳情

    從業經歷
    劉建和,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心內科副主任。全國第四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優秀繼承人,全國第三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畢業后一直在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科、內科教研室工作近30年。先后在內科急診、內科門診、心血管病、肺病、脾胃病、腦病和腎病等科室從事臨床診療和教研工作。現在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科(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點專科)從事臨床、教學、科研工作。現任湖南省中西醫結合心臟病診療中心副主任、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內科副主任,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心病分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介入心臟病學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腦心同治委員會委員、湖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腦心同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中醫藥學會絡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養生協會常務理事。曾師承國家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湖南省名中醫程丑夫教授攻讀博士學位,為國家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湖南省名中醫王行寬教授學術經驗繼承人,又作為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師承國醫大師張學文教授,現為張學文教授的學術弟子。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湖南省中醫藥科研計劃項目、湖南省科技創新項目投資計劃和國家“十一五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等項目,并參與科研課題多項。在《中國醫師雜志》、《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中醫藥學刊》等雜志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主編《心血管內科疾病診療操作手冊》、《公務員醫療保健手冊》、《國醫大師心病臨證輯要》等醫學著作20多部,副主編醫學著作20余本。每年指導碩士生(含7年制本碩連讀生)、博士生3~4名,已培養研究生40多名(含臺灣、加拿大及印尼留學生)。曾獲湖南省中醫藥科技一等獎、二等獎,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并獲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學院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一等獎及湖南中醫藥大學優秀教師獎、優秀帶教老師獎、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多運用經方和驗方治療各種內科雜病和疑難疾病,擅長治療冠心病(胸痹心痛)、心律失常(心悸)、心力衰竭、失眠;慢支(咳嗽)、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胃炎、消化性潰瘍、腸炎;眩暈、腦血管病后遺癥;高血壓腎病及慢性腎衰和代謝綜合征(高血壓、高脂血癥、高血糖)等疾病以及心臟介入術后中醫藥調治,并擅長中醫體質辨識及養生保健。主持課題①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柴胡三參膠囊對冠心病室早大鼠心肌細胞Ca2+及SERCA2a的影響,2萬元,2008年1月-2010年12月,(編號:07JJ6173),負責人。②主持湖南省中醫藥科研項目:汗寧方治療冠脈介入術后汗證(氣陰兩虛型)的臨床研究,1萬元,2009年7月-2013年6月,(編號:200924),負責人。③主持國家“十一五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冠心病動脈斑塊治療新藥降脂消斑片研發,236萬元,2010年1月-2012年12月,(編號2010ZX09101-103),負責人。④主持湖南省科技廳科研項目:柴胡三參膠囊對缺血心律失常大鼠心肌Cx43和HERG K+通道的影響,5萬,2013年7月-2015年6月,(編號2013SK3103),負責人。⑤主持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重點課題:柴胡三參膠囊對缺血心律失常大鼠模型心肌細胞β-AR信號轉導通路的研究3萬,2013年07月-2015年06月,(編號:201303),負責人。⑥主持湖南省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計劃項目:柴胡三參膠囊對缺血性心律失常干細胞微環境調控的研究,5萬元,2014年1月-2015年12月,(編號:2014XNFZ03),負責人。⑦主持湖南省科技創新項目投資計劃:柴胡三參膠囊對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細胞鈉離子通道電流的影響,8萬元,2014年7月- 2016年06月,(湘發改投資[2014]658號,序號4),負責人。參與課題①升清降濁化痰活血法對脂質代謝紊亂調節作用的實驗與臨床觀察(湖南省教育廳);②參附強心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動力學、內皮素、NT-proBNP的影響(湖南省教育廳);③冠心病中醫診療方案與療效評價體系的建立(湖南省教育廳);④冠心病心絞痛血瘀證四亞型與血液高凝狀態相關性研究(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鑒定及獲獎① 湖南省科技成果鑒定(排名第一),2011年12月,(成果登記號943Y20110411);② 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一),2013年1月(證書編號:20124341-J3-218-R01);③ 湖南省中醫藥科技二等獎(排名第一),2012年10月(編號:2012008);④ 湖南省中醫藥科技一等獎(排名第六),2013年10月(編號:2013001)。附:主要論文[1]劉建和.心痹湯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氣虛血瘀水停證的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5(1):57-59....詳情
  • 王行寬[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王行寬,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省重點學科--內科學術帶頭人,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授老師,湖南省名中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中醫內科學會委員及急診學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獎評審專家,全國新藥評審委員,《中國中醫急診》雜志編委,湖南省中醫藥高級職稱評委,省中醫藥學會內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曾任醫院門診部主任、急診科主任、大內科及內科教研室主任、副院長等職,對內科疑難雜癥及急危重癥最為擅長,對心臟疾病及胃腸疾病研究經驗尤精,對糖尿病的治療也另辟蹊徑。...詳情

    從業經歷
    王行寬,男,中共黨員,首屆全國名中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中醫藥大學內科學術帶頭人。1939年3月1日出生于江蘇省鎮江市。1965年6月由南京中醫學院醫療系六年制本科畢業后,分配到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工作,從事醫、教、研工作已56年。擔任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及第六批指導老師,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建設專家。歷任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門診部主任、門診黨支部書記、急診科主任、心肺教研室主任、大內科及內科教研室主任、醫院副院長等。擔任中華中醫藥學會急診分會委員;全國新藥評審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脾胃急診協作組成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專家等。 1997年獲國務院頒發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經湖南省人事廳和衛生廳評為湖南省名中醫。2000年被中央電視臺海外編輯部編輯出版的《中華醫藥》系列叢書第一輯醫藥名家收錄,且被中央電視4臺“中華醫藥欄目”向海外廣播。2010年被聘為湖湘名醫俱樂部首批成員,收錄為湖南科技出版社《當代湖湘名醫》之一。2017年被國家評為首屆“全國名中醫”。曾多次被國家評為“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中醫藥傳承優秀指導老師”、“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醫德標兵”等。 在醫療工作上,參加工作56年來一直從事一線中醫醫療業務,長期在病房及急診科直接主治病人,親力親為參加各項醫療活動,對脾胃病、心系病以及急癥深有研究,有獨特的學術特點,療效甚佳。在醫院及社會上有很高的威望,年門診量近9000人次,深受全院醫務人員及廣大病者信任及贊譽。 在科研工作上,精通中醫學,旁諳現代醫學,師古不泥古,刻意創新。學術思想為“雜病治肝,多臟調燮,微觀辨證,疏通督脈”。學術特點為“師古方而不拘泥,學時方善作權變,總結經驗,創制驗方”,鉆研經典,倡導仲景微觀辨病辨證以闡述發病機制和“辨病脈證治”的診療特色,繼承發揚中醫傳統特色脈案的撰寫。擅長心腦、脾胃疾病,急危重癥及疑難雜癥的治療,其立論多具創見,治法頗具特色,始終堅持以繼承為前提,發揚創新、創立個人的學術特色。目前王行寬教授已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主編、副主編、參編教材及著作9部(主編2部、副主編2部)。主持省廳級科硏課題7項。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湖南中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獎2項等。 在教學工作上,作為全國第二至第六批老中醫藥專家及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指導老專家,先后指導學員12名、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8名,帶教碩士研究生21名,博士研究生10名,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跨世紀人才班學員7名,帶教的實習生、進修及規培學員不計其數。上述培養人員大部分取得主任醫師或教授職稱,其中5人已取得博導資格,絕大部分人員已分別擔任科主任、學術帶頭人、技術骨干,部分擔任醫院或大學領導職務。 在思想道德上,十分注重“萬事德為先”、“百業術為重”,無論在為人方面,還是在學問方面,均以孫思邈所倡導的“大醫”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努力爭取德術并重。年過80的他,仍堅持周一至周五門診第一線,滿負荷、超負荷的診治病人,處處以病家為重,時時為患者著想,把濟世活人之術作為積德行善之業。...詳情
  • 陳新宇[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陳新宇,男,主任醫師,教授,副院長。中共黨員,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現任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委員。湖南省第四屆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湖南省中醫學會內科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康復醫學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委員。先后被確定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湖南省中醫內科學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亦是首屆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培養對象,它是國家中醫醫管理局“十五”期間實施的一項高起點、高要求并體現個性化的高級人才重點培養項目。1994年擔任心肺內科主任,2000年擔任大內科主任,2004年任副院長,分管醫療等工作。湖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湖南省老年康復學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委員,從事臨床醫療教學科研工作20余年,能熟練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診治內科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危急重癥等,研制的血壓平膠囊、瀉心膠囊等有良好的臨床療效。擅長心腦血管疾病、肺系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及疑難病癥等的中西醫結合診療。...詳情

    從業經歷
    陳新宇,湖南省名中醫,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首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首屆醫院名醫,湖南省保健委員會特聘專家,省重大傳染病中醫專家組組長,醫院院長。   從醫30余年,具有深厚的中醫藥修為和臨床功力,擅長運用經方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肺系疾病、脾胃疾病及疑難危急重癥等,對心悸、眩暈、久咳、失眠、中風、郁證、癎證、痛證、消渴、胃腸病證、痹證、臟衰等有諸多獨到體會。在中醫治未病養生方面,更擅長個體化的四季膏方體質調養,此適宜于體虛、怕冷、易感冒、防哮喘發作、更年期病癥、腫瘤及病后康復調養等。研制的血壓平膠囊、瀉心膠囊、溫陽振衰顆粒、護心通絡方等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先后以課題負責人身份主持10余項省廳級科研課題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成果4項,論文60余篇,著作30余部,國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教材《內科學》副主編、《中醫內科學》編委。   主要學術兼職:世界中醫聯合會絡病專委會和中醫診斷學專委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絡病專委會常務委員,中華中醫血栓病專委會常務委員,中華中醫老年病專委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微循環專委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委員,省絡病專委會主任委員,省治未病專委會主任委員,省預防醫學會醫療機構公共衛生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省疾病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省病理生理學會中西醫專委會副主任委員,省中西醫結合虛證與老年病專委會副主任委員,省醫療工傷生育保險研究會常務理事,省中醫藥學會理事,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省老年康復學會心血管專委會委員,省中醫內科專委會委員,省醫師協會理事,省醫學會理事,省老年保健協會理事會保健專家顧問,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理事,省中醫藥科技獎評審專家庫專家,省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成員。《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編委,《湖南中醫雜志》編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同行評議專家等。...詳情
  • 胡國恒[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治療內科常見病及疑難雜癥,尤其對及各類頭痛、眩暈、睡眠障礙、中風偏癱、癲癇、癡呆、帕金森病、冠心病、高血壓病等疾病的治療有獨特的經驗和較好的療效;對體質異常、亞健康的調治、養生調攝有較豐富的經驗。 善于神經系統疾病的防治;善用膏方藥膳及各種外治法進行養生調攝...詳情

    從業經歷
    胡國恒,男,中共黨員,醫學博士,二級教授,主任醫師,中醫內科博士研究生導師,湖南省名中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 長期從事中醫內科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擅長診療心腦血管疾病及中醫內科疑難雜癥;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廳級科研項目5項,獲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一項,國家發明專利一項。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SCI論文1篇。編寫著作5部。現擔任湖南省中醫藥學會第二屆絡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南省中醫藥學會第五屆內科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湖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第二屆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中醫藥學會第六屆中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健康管理學會中醫治未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生理科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理事,湖南省生理科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臨床生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審評專家,國家教育部科學技術評審專家,國家科技部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專家,湖南省衛生系列高級技術職稱評審委員,湖南省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湖南省醫療器械技術審評專家,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湖南省創新基金評審專家等。先后擔任《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第六屆編輯委員會委員及《中藥材》雜志第六屆編委會委員等職。...詳情
  • 陳大舜[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醫藥防治內分泌疾病及中醫內科辨病論治研究。擅長診治內科雜病、內分泌疾病等。...詳情

    從業經歷
    主任醫師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國家級名老中醫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4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湖南省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理事,湖南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香港大學中醫藥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湖南中醫學院學報》主編,《美國中華臨床醫學雜志》常務編委,《中醫藥學刊》、《中國中醫藥科技》等雜志編委。曾擔任湖南中醫學院副院長、院長等職。1991年經國務院批準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中醫藥防治內分泌疾病及中醫內科辨病論治研究。擅長診治內科雜病、內分泌疾病等。...詳情
  • 何澤云[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通過三十余年的不斷臨床,我們形成5個病種的規范化治療:①怡腎丸治療CKD3-4期;②禾腎丸治療腎臟病蛋白尿;③水腫病的治療:豬苓湯治療陰虛水腫證、參苓白術散治療脾虛水腫證;④調和肝脾陰陽的二冬湯;⑤治療慢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免疫性疾病的中藥透皮治療。...詳情

    從業經歷
    何澤云,男,主任醫師,內科學教授,腎臟內分科內科主任,漢族,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導師。湖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腎臟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腎臟病分會委員。 一、主要經歷 1981年6月~1989年9月本科畢業后在河南省淅川縣中醫院任內科醫師; 1992年畢業于湖南中醫學院,獲“中醫學碩士學位”;畢業后在湖南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任腎臟內科主治醫師; 1998年畢業于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獲“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博士學位”; 1998年9月~2003年3月在湖南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任臨床教研室主任。 2000年2月~2002年6月在湖南中醫學院中醫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工作; 2003年6月~2007年2月在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腎臟病中心博士后流動站工作; 2007 年3月~ 在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任腎臟內分科內科主任 二、專業技術職稱/學術職務/命題 1. 中國醫師協會腎臟病分會委員 2.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腎臟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3. 國家中西醫結合專業職稱『主治醫師』考試大綱命題組成員,《中西醫結合內科學》專家組組長; 三、科技獎/論文獎 1. 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參麥注射液提高腹膜轉運率的分子機理研究No:943y20060094 2. 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腦溢安對出血性中風大鼠腦缺血損傷保護作用研究 No:200303 JC-023-33-04 3. 湖南中醫學院教學成果特等獎:《中西醫結合內科學》(副主編) No:2003001 四、科學研究 2006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5/6腎切除大鼠干細胞作用及六味地黃丸干預研究 No:30672758 項目負責人 2003年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 參麥注射液對慢性腎衰竭大鼠腎小球化生的影響 No:2003034521 項目負責人 2003年湖南省教育廳科學項目 參麥注射液對慢性腎衰竭大鼠腎小球化生影響及機理研究No:03C305 項目負責人 2003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廳科技計劃項目 天生顆粒劑治療出血中風的臨床研究 No:03SSY4043 項目負責人 200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參麥注射液提高腹膜轉運率的分子機理研究 No:39900199 項目負責人 199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益氣養陰劑對腹膜溶質轉運作用的觀察及機理研究 N0:39070968 排位第三 五、著作/ 論文 1.全國高等醫藥院校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專業規劃教材《中西醫結合內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4.12. 編委 2.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指南 《內科學》(第二版)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05 主編 3. 中西醫結合臨床系列叢書 《中醫名家醫案解析·腎臟病》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12. 主編 4. 全國高等中醫院校中西醫結合七年制教材《中西醫結合內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第二版) 2001.08. 副主編 近3年來發表第一作者/通訊作者論文9篇 從事中西醫結合的臨床、教學與科研工作30年,對于慢性腎臟病,水腫等疾病的治療有深入的研究, 擅長使用《傷寒雜病論》、《溫病條辨》等經典古方治療疑難雜病。...詳情
  • 郭志華[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病、內分泌病、風濕病、疑難雜癥等內科疾病診治。主治:冠心病、高血壓病、肺心病、心衰、中風高脂血癥、糖尿病、氣管炎等。...詳情

    從業經歷
    郭志華,男,知名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醫內科和中西醫結合內科臨床工作三十余年。專業擅長: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病、內分泌病、風濕病、疑難雜癥等內科疾病診治。主治:冠心病、高血壓病、肺心病、心衰、中風高脂血癥、糖尿病、氣管炎等。先后擔任過急診科主任、心血管內科主任、醫療業務院長等職務;擔任湖南省中醫和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主任、湖南省中醫藥學會內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名醫思想研究分會常委、中華中醫藥學會醫院管理分會常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湖南省中醫藥科技獎評審專家、湖南省醫師資格實踐技能考官、湖南省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等職務。公開發表專業學術論文百余篇,主持和參與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十余項,主編和參編專業學術著作二十余部。...詳情
  • 黃政德[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從中醫脾胃學說入手,運用中醫經典理論防治冠心病、中風后遺癥候、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結腸炎、咳嗽及痛風等心腦血管、肺病、消化系統疾病。...詳情

    從業經歷
    黃政德,男,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中醫內科學博士研究生導師,中醫內科學學科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第五批名老中醫指導專家,湖南省名老中醫,現任湖南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湖南省中醫研究院副院長。國家教育部中醫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湖南省自然科學評審專家,全國高等中醫藥教育協會常務理事,湖南省高教學會副會長,湖南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湖南省醫學科教學會副會長,湖南省太極拳協會副主席。先后多次赴美國、法國、德國、瑞士、比利時盧森堡、荷蘭、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交流和專題講座。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加味丹參飲對骨髓干細胞促IRI血瘀證鼠心肌血管新生的影響及機制研究”(30973750)等2項,“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3項,湖南省重點科研課題3項,湖南省廳局級課題10項。榮獲湖南省中醫藥科技成果二等獎5項,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湖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發表學術論文110余篇,主編出版了《中醫內科學》、《中西醫結合冠心病學》等醫學專著20余部。從事醫療、教學、科研工作30余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診治心腦血管疾病、脾胃病、風濕病、婦女更年期綜合癥、咳嗽等內科疑難雜癥。...詳情
x

為了讓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請您點擊免費注冊 進行注冊

x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我叫王筱惠第1部分阅读| 特黄大片aaaaa毛片|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6| 性xxxx视频播放免费| 久久亚洲sm情趣捆绑调教| 桃子视频在线官网观看免费|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麻豆国产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国产羞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heyzo高清中文字幕在线|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网站| 三级毛片在线看| 日韩一本二本三本的区别青| 免费少妇荡乳情欲视频| 色综合天天综合高清网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12345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在线播放国产不卡免费视频| а√在线地址最新版| 成人永久福利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在线综合| 亚洲中文无码a∨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男女一级免费视频| 六月丁香综合网| 综合激情网五月| 国产yw855.c免费视频| 足鞋臭脚袜奴交小说h| 国产日韩欧美综合一区| 在线www中文在线|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啦啦啦手机完整免费高清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