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軍452醫院三級甲等
解放軍第452醫院(空軍成都醫院)是一所具有60多年悠久歷史的老醫院。早在解放前就是前國民黨空軍成都醫院,雖飽經抗戰和動蕩,但救死扶傷的精神一直得到了傳承,并隨著大西南的解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現代新軍事變革,不斷成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南地區的一所重要的和對地方建設有著突出貢獻的軍隊中心醫院。醫院是省市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是一所集預防、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每年醫院門診量20萬余人次,住院病人1萬余人次。 解放軍第452醫院位于成都市市區東南,臨畔美麗的成都母親河——府南河,隔河有文化底蘊深厚的“望江公園”和著名的高等學府四川大學,醫院周圍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四面臨街,小區林立、人口稠密。醫院占地127畝,展開科室共39個,展開床位1500余張。現有高職78人,中職195人,博士26人,碩士95人,其中多名博士進入了博士后流動站,醫院建有《國家生物材料實驗室》和《中心實驗室》等多個科研平臺。有56人分別擔任部隊、省(市)專業技術委員會領導和委員等職務。 解放軍第452醫院醫療設備齊全,全院擁有先進的人工腎、準分子激光、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數字減影x光機、cr系統、電子內鏡、全能麻醉機、24小時動態心電圖機、彩超、螺旋CT、核磁共振、PET、高壓氧倉第二代超聲聚焦刀、人工肝支持治療系統、頭部、體部伽瑪刀等大中型儀器設備。建立了全身伽瑪刀研究治療中心、眼科中心、肛腸中心、血液凈化中心、美容中心等。另建有修復重建外科中心、中西醫腫瘤科、食道腫瘤研究中心和國家生物材料實驗室等四個重點專科。醫療設備總價值3億多元。開展風心病心臟瓣膜成形術、腎移植術、血漿置換術、伽瑪刀治療腫瘤、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肛腸手術、各種介入治療等技術在西南地區乃至全國享有盛名。先后被第三、第四軍醫大學、川北醫學院、成都中醫藥大學、華西醫大基礎學院確定為教學醫院。 近年來,解放軍第452醫院黨委一班人,團結奮斗、求真務實在上級黨委的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軍隊衛生工作方針,牢固樹立為“姓軍為民”服務的思想,堅持“以人為本、質量建院、科技興院”的理念。結合醫院建設的實際,在醫德醫風培養、專科技術和人才隊伍建設,對外醫療收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走出了一條為 軍隊,為社會服務的特色之路,取的了突出成績,保持了醫院良好的發展勢頭。從而進一步提高了醫院在西南地區的知名度和競爭能力,保證醫院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增強為軍,為民服務的實力。
預約掛號
-
道縣人民醫院二級甲等
道縣人民醫院的前身為民國道縣政府衛生院,1949年11月道縣人民政府接管后,改名為道縣人民政府衛生院,1956年8月,更名為道縣人民醫院。醫院坐落于都龐嶺下、瀟水河畔,門臨207國道,毗鄰兩廣,水陸交通十分便捷。醫院布局合理,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固定資產6000余萬元,占地面積6.7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開設病床400張,現有在職職工527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460人,具有正高職稱2人,副高職稱30人,中級職稱140人。設有職能科室11個,臨床科室13個,醫技功能科室4個,“120”急救中心1個。年住院量萬余人次,門診量15萬余人次,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于一體的綜合醫院,道縣醫療技術指導中心。道縣城鎮職工(居民)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br><br> 道縣人民醫院擁有多層螺旋CT、彩超、電子胃鏡、腸鏡、膀胱鏡、自動化血球計數儀、電解質及生化分析儀、彩色經顱多普勒、腦電/腦地形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血透機、腹腔鏡、膀胱鏡、腎鏡、數字X光機(DR)等一大批國內外先進醫療設備,為病友疾病診斷治療提供了可靠的保證。<br><br> 道縣人民醫院堅持科技興院,注重人才培養,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方法大力培養人才,技術力量日益雄厚。已成功開展了“股骨頸粉碎性骨折治療、前小臂斷肢再植、椎管內腫瘤摘除”等高難度手術。醫院內、兒科危重病人的監護及搶救,外科胸、腹、顱腦及整形等高難度手術及其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水平處于領先地位。<br><br> 道縣人民醫院在改革中不斷發展壯大,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先后被評為“二級甲等”醫院和“愛嬰醫院”,永州市“花園式單位”、“消費者信得過單位”,經中國醫院管理協會評定,成為湖南省首批明明白白看病的“百姓放心醫院”。
預約掛號
-
永修縣人民醫院二級甲等
永修縣人民醫院地處新城大道中段,占地面積4.4萬平方米。是全縣唯一一家集醫療、教學、防疫、科研為一體的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承擔著全縣37萬人民的醫療和急危重疾病的救治工作。是江西醫學院第一、二附屬醫院的協作醫院,贛南醫學院、九江學院、省市衛校的教學實習醫院,是聯合國婦女兒童基金會授予的“愛嬰醫院”,是永修縣醫保、社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定點醫院之一。永修縣的“醫療急救中心”、“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搶救中心”、“醫學司法鑒定所”也均設在醫院。2004年醫院被評為“市級群眾滿意醫院”,2006年被評為“省級群眾滿意醫院”。醫院現有職工(包括在編、借調、返聘、聘用人員)514人,其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中:正高職稱1人,副高職稱27人,新進研究生3人,中級職稱137人,初級職稱220人。設有10個病區,近40個臨床、醫技和職能科室,救護車4輛,編制床位200張,實際開放床位388張。臨床、醫技科室設有:內科、外科、骨科、婦產科、兒科、感染科、腸道門診、專家門診、急診科、檢驗科、放射科、五官科、口腔科、中醫科、皮膚科、專科、中醫骨傷科、科、手術室、碎石中心、理療室、胃鏡室、B超室、心室、血透室、CT室、體檢中心等。醫技檢查設備齊全,擁有16排螺旋CT、CR、彩超、B超、心電工作站、經顱多普勒、電子胃鏡、腦電圖、全自動生化儀、乙肝基因檢測儀、血球計數儀、血液分析儀、尿液分析儀、數碼、陰道鏡、胎心監護儀、血液透析儀、鈥激光治療機、體外震波碎石儀、腹腔鏡、進口麻醉機、C型臂機、電子X光系統及各型X光機等。資產總額截止目前已達到7682萬元。永修縣人民醫院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和辛勤工作,實現了從無到有、從簡陋困頓到氣勢恢宏、從單純救護到人文關懷的飛躍,已發展成為全縣規模最大、科室最齊全、技術力量最雄厚、檢查項目最多、醫療設備最先進、醫療護理服務最好的綜合性醫院。
預約掛號
-
安康市人民醫院
安康市人民醫院始建于1978年,前身是安康鐵路中心醫院,于2005年1月1日正式移交安康市人民政府,隸屬于市衛生局管理,同年被市政府命名為安康市人民醫院。醫院占地面積16100平方米(26.8畝),原有建筑面積19194平方米,現有45959平方米。目前為三級綜合醫院,編制床位700張;在職職工668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583人(中、高級以上職稱210人);共有臨床、醫技、行政后勤科室47個。醫院大型基礎設備齊全。是西安鐵路局、安康市、漢濱區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定點醫院;全市農合定點醫院;安康職業技術學院教學醫院;西安交大第一附屬醫院、陜西省人民醫院、陜西省腫瘤醫院協作醫院;安康市腫瘤放射治療中心。醫院下設5個衛生所,為西康、襄渝鐵路沿線職工和家屬提供醫療衛生服務。 近幾年發展足跡: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市衛生局的正確領導下,醫院領導班子帶領全院職工共同努力,對內強化醫院管理、狠抓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全面提升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對外樹立醫院良好形象,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和“雙創”工作,醫院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從2005年至今,我院一是年門診人次從6萬人次增至20萬人次;二是出院病人由2500增至10000人次以上;三是實際開放床位由180張增至506張;四是病床使用率由40.64%增至110.5%;五是業務收入每年以25%左右的速度增長,從2005年2300萬元增至今年預計1.5億元,超額完成了每年制定的任務目標;六是服務對象和范圍由過去單一為鐵路職工服務,現在面向全市為廣大人民群眾進行醫療保健服務;七是注重特色品牌專科建設,已建成的特色專科有:腫瘤綜合治療中心(包括手術,放療、化療、介入、粒子植入、免疫、熱療、中西醫結合治療等);腹腔鏡中心治療胃癌、直(結)腸癌、闌尾、脾臟、卵巢、子宮切除等手術;骨科(全髖置換)、斷指再植;腰椎間盤突出等綜合治療;消化內科、心內、神內、口腔、皮膚等都頗具特色;八是不斷引進、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副高以上職稱從移交時的6名,增加至57人。六年來共招聘本科以上專業人才近100名,其中研究生23人,大專護理人才106人;九是狠抓基礎施設建設,在國家沒有任何項目支持的情況下,為改善就醫環境,克服一切困難,建設27000平方米,22層高的內科醫技大樓已投入運營。群眾對我院的認知度和滿意度也在逐年提高。 我們的規劃和目標: 隨著江北開發速度不斷加快、新農合政策性投入進一步加大,以及內科醫技大樓落成啟用,給醫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們結合實際,制定了中、長期發展規劃。 指導思想:以國家、省、市衛生工作及醫改政策為指導,以市委、市政府對衛生工作的要求和《安康市十二五衛生發展規劃》為依據,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創建三級綜合醫院為目標,全面提升醫院綜合醫療服務能力。 主要目標:創建三級綜合醫院。 1、床位設置800~1000張。 2、人員編制:按每床1:1.4計算:由現在的668人增至1120~1400人,其中:衛技人員不少于824人。 3、建筑面積:按三級綜合醫院房屋使用建設標準,每床綜合用房面積為80M2,800張床位醫療綜合用房總面積應為64000M2.為充分利用現有30畝土地資源,對醫院基礎建設實行“總體規劃、分期實施”,將醫院建筑群規劃為“醫療區”和“生活區”,分為三期工程建設。 一期工程:建設內科醫技大樓1棟,高22層約27000M2,已投入運營。 二期工程:拆除現有門診樓、新建門診綜合大樓,計劃15層,約18000M2(前期工作已完成,2014年將全面開工建設)。 三期工程:拆除原有部分危房,置換征用部分土地,新建醫院后勤服務綜合樓約10000M2,新建3棟職工住宅“安居工程”樓,約300戶,主要安排醫院業務專家、技術骨干和引進高端人才居住,其余600戶人員安排在市衛生住宅小區居住;地下停車場約500個車位,建筑面積約30000M2。 三期計劃目標任務完成后,醫院按三級醫院建設標準,床位800~1000張,“醫療區”建筑面積可達約64000M2,“生活區”建筑面積達30000M2。 4、醫療服務:平均日門診人次:600~1200人,年門診人次:25萬人次以上;年住院病人:13750~22000人;病床使用率≥85%。 5、業務收入:三年內達2.8億元。 6、科室設置(61個):臨床科室32個、醫技及其他業務科室15個、職能及后勤保障科室14個。 保障措施:全面加強醫院管理,著重做好“三個體系”和“兩支隊伍”的建設。即:做好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全面持續改進醫療安全、質量和后勤服務保障體系以及經濟核算激勵等三個體系;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的專業技術人才梯隊和一支精簡高效的醫院管理隊伍。在“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方面做到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積極培養現有人員,引進本科以上學歷的專業技術人才,...
預約掛號
-
衡陽169醫院三級甲等
解放軍第169醫院于1947年組建于吉林省通化市,1949年隨第四野戰軍南下,1950年七月定址衡陽。 春風化雨結碩果,杏林春深著繁花。在炮火中誕生,從馬背上成長起來的解放軍第169中心醫院,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已發展成為技術人才密集、臨床學科齊全、儀器設備先進、整體醫療水平較高,在軍內外享有較高聲譽,集醫療、保健、教學、科研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醫院開設床位1000張,設有41個科室,共37個專業,現有員工1000余人,博士后、博士、碩士60余名,高級技術職稱人員180余人,中級技術職稱人員360余人,其中有4名專家享受軍隊優秀人才特殊津貼,有36名專家在國家、軍隊和省市學術團體任職。擁有廣州軍區骨科中心、消化內科中心、結核病防治中心和廣州軍區心胸外科、病理科、肝膽外科重點專業等優勢學科。腫瘤科、神經內外科、燒傷整形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婦產科、血液內科、腎病內科等科室在湘南地區具有領先水平。先后完成了300余項科學技術新課題,獲科技成果獎200余項,其中50多項技術處國內領先水平。 醫院大型高檔醫療設備齊全,擁有第四代超級伽瑪刀和全身熱療儀、PET/CT、中場核磁共振成像系統、螺旋CT、醫用直線加速器、X-刀、1250mA大型X線遙控機、1000mA心血管造影機及數字減影系統(DSA)、CR、DR、四維彩色B超、美國KCI搏動式懸浮床、腦電圖、腦血流圖、經顱彩色多普勒、纖維支氣管鏡、膽道鏡、電子胃、腸鏡、腹腔鏡、狼牌關節鏡、前列腺電氣化鏡、誘發電位儀、動態心電圖、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肺功能測定儀、血氣分析儀、血球計數儀、真彩色圖像分析系統、大型高壓氧艙等價值2.0億元國內外先進診療設備,擁有先進的網絡設備,能提供醫學文獻檢索、遠程會診和醫療數據存儲等全方位服務。醫院病房條件好,病房有陽臺、衛生間、配有彩電、空調、并配備了先進監護設施的CCU、ICU病房。 在當今不斷變革創新的年代里,醫院堅持以科技為先導、以人才為基礎、以療效為根本、以服務為理念,不斷探索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服務模式的創新,進一步加強醫院管理,改善服務態度,規范醫療行為,提高醫療質量,確保醫療安全,努力營造和諧的就醫環境,創造和諧的醫患關系,全面提高了醫院的社會“信譽度、美譽度、知名度”,為“軍中驕子,當代華佗”這一品牌作出了最生動的注腳。 建院60多年來,醫院始終堅持“院有優勢,科有特色,人有專長”的辦院方針,培養了一大批享譽軍內外的知名專家,特別是近年來,為了使年輕人才脫穎而出,醫院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使大批年輕有為的同志走上科室領導崗位,醫院建設呈現出勃勃生機,全體醫護人員發揚人民軍隊優良傳統,以一流的設備、一流的質量、一流的環境、一流的服務造福人民的生命健康。
預約掛號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七四醫院三級甲等
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保健、療養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軍隊醫院。是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院,安徽醫科大學、福建醫科大學、第四軍醫大學、南昌大學醫學院臨床學院。是廈門市首批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定點醫院、福建省首批交通事故救治傷員定點醫院、廈門市工傷救治定點醫院,是廈門市醫保定點單位。 醫院占地面積29.3畝,醫療建筑面積超10萬平方米,現展開床位1200張。 經過幾代人的創建與傳承,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院已形成了以一大批學有專長、術有專攻的學科帶頭人為領軍,以眾多嶄露頭角的青年才俊為后備力量的人才隊伍。醫院現有醫務人員1300余人,學歷、職稱結構比較合理,其中高級職稱100余人,中級300余人,博士、碩士200余人,擔任中華醫學會各專業委員會委員專家15人,擔任全軍及南京軍區各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以上專家50余人。 醫院展開科室47個,其中臨床科室36個,醫技輔助科室11個。擁有全軍計劃生育優生優育技術中心1個,為生殖醫學中心;南京軍區專科中心5個,分別為脊柱外科中心、腫瘤治療中心、癲癇診療中心、慢性腎病中西醫結合診療中心、信息技術支持中心;廈門市重大科技平臺項目1個,為廈門市生殖醫學研究中心;廈門市重點專科1個,為廈門市創傷骨科重點專科;廈門市規劃重點專科3個,分別為癲癇診療規劃重點專科、消化系腫瘤介入治療規劃重點專科、血液凈化規劃重點專科,腎病中心被確定為廈門市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心。此外,燒傷整形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胸心外科和老年保健等學科,在本地區具有較大優勢。這些中心、重點學科是醫院的特色品牌、“拳頭”產品,同時通過它們的輻射作用,帶動和促進了其他科室發展。 目前醫院開展了包括試管嬰兒、術中喚醒及電刺激腦功能區定位癲癇手術、冠脈腔內成形及內支架術、體外循環心臟直視手術、中西醫結合腎臟病治療、聯機血液透析濾過、連續性血液凈化、癲癇手術治療、“分子靶向”及“腫瘤殺傷細胞”治療技術、X-刀治療腦部腫瘤、冠脈腔內成形及內支架術、人工肝、腹腔鏡手術在內的500多項新業務、新技術。 醫院醫療設備設施齊全配套,擁有320排螺旋CT、3.0T核磁共振、高能電子直線加速器、平板DSA、雙板D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質譜儀、高檔超聲彩色多普勒診斷儀、各種腔鏡、支氣管鏡、高壓氧艙等先進的醫療設備,總價值超4億元。 醫院擁有教授22名、副教授19名,博導2名、碩導37名。目前設立內、外、婦產、兒科、醫技、診斷等6個臨床教研室,涵蓋所有專業,醫院擔負安徽醫科大學、廈門大學醫學院、第四軍醫大學、南昌大學醫學院、福建醫科大學等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及軍內外進修生的培訓帶教任務,擁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口腔科、病理、麻醉等6個福建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每年到院學習的本科生、研究生、進修生、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員多達200余人次。獲各級課題資助130余項,資助金額超1800萬元。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100多項,SCI論文40余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00多篇。 醫院重視全面建設,堅持正確的辦院方針,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堅持為部隊服務方向,將“以兵利民、仁心精術”作為院訓,以質量效率為基礎,以科技為先導,大膽改革、開拓創新,嚴格執行醫療護理等各項規章制度,不斷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極大地促進了醫療護理服務質量的提高。 醫院秉承“德為先生命至上、術為本臻于至善”的價值追求,涌現出“送子觀音”—沙愛國、“當代保爾”—梁萌、“護理戰線的‘特種兵’”—黃燕鵬、“不愛紅裝愛武裝”—康瓊丹等先進個人。先后有2人榮立一等功,榮獲集體二等功1次、9人榮立二等功,800多人次榮立三等功,600多人次受到軍地表彰。醫院先后被評為“雙擁共建先進單位”、“連續50年無案件團單位” 、“全心全意為軍民服務先進單位”、“為部隊服務先進醫院”等榮譽稱號。 今后,醫院將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強學科、人才、技術建設,不斷提高科學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醫療護理質量,以最精湛的技術、最優質的服務、最大的誠意為廣大患者服務,為推動我國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促進人類健康、促進社會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預約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