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水市第一人民醫院二級甲等
廣水市第一人民醫院是一所集醫、教、研、防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全院占地面積55300平方米,建筑面積86000平方米。醫院固定資產1.86億元,全院職工991人,在職職工708人,其中高級職稱95人,中級職稱261人,離退休283人。設31個臨床科室,開放病床700張,年門診量27萬人次,出院病人2.7萬人次,手術量6000人次。 醫院擁有64排螺旋CT、磁共振、全數字化攝片機(DR)、腹腔鏡、四維彩超、經顱多普勒、內窺鏡、鈥激光碎石機、血液透析機、C臂機,以及全自動生化儀等一大批高精尖醫療設備,為臨床治療提供了可靠的診斷依據 醫院堅持以人為本,科技興院的辦院方針,成功開展了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冠脈融栓術、冠脈造影、冠脈支架搭橋術、心腦血管介入診治術、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免疫吸附療法、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前列腺電切術、輸卵管再通術、經陰道子宮全切術等多項新技術、新項目先后獲省、市級科技進步獎。腎病內科、泌尿外科、骨科、婦產科、神經內科等重點專科在該地區形成了明顯的專業優勢。 醫院門診和住院部環境優雅,功能齊全,急診中心系統、重癥監護室(ICU)、中心供應室、潔凈層流手術室、中央空調、物流傳輸系統、多層雙扶電梯等為患者提供了安全、舒適的就醫環境。 醫院先后被衛生部授予為 “二級甲等醫院”、“國際愛嬰醫院”和“國際急救網絡醫院”;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單位”;被省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被省衛生廳授予“文明優質服務示范醫院”;被中國醫院管理學會授予首批“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等榮譽稱號。
預約掛號
-
貞豐縣人民醫院二級甲等
貞豐縣人民醫院位于貞豐縣珉谷鎮南環路,是一家設備齊全,集醫療、急救、教學為一體的二級甲等綜合醫院,也是全縣城鎮職工醫保、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醫療保險定點醫院。 醫院占地面積50畝,建筑面積24800m2,業務用房面積24800m2;編制床位300張,實際開放床位240張;編制450人,從業人員347人,其中在編職工220人。 在編職工中,管理人員4人,工勤人員13人,會計人員1人,計算機專業人員1人,醫務人員201人(臨床人員91人,護理人員86人,藥劑人員6人,醫技人員18人)。 在編醫務人員201人,具有職業資格人員176人:其中副高職稱4人(副主任醫師3人,副主任護師1人);中級職稱52人(主治醫師26人,主管護師19人,主管技師5人,主管藥師2人);初級職稱120人(執業醫師35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護師41人、執業護士24人,藥師4人,檢驗師4人、檢驗士1人,放射技師1人、放射士1人,麻醉師1人)。未取得職業資格人員25人:其中醫生類19人,護士類1人,醫技類5人。 醫院始建于1950年,至今有60多年的歷史,建院初位于老城區,由當初的綜合醫療,逐漸發展為門診、內科、外科兩個綜合科室。隨著貞豐縣城的發展,老城區不能適應醫院的發展要求,于2000年擇址新建于珉谷鎮塔山大道,并規范科室建設,設置了內兒科、大外科、婦產科等相關科室。2009年醫院爭取到縣級醫院建設項目,在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再次重新選址于南環路,占地50畝并以二級甲等醫院的標準進行建設。新建成的醫院是集醫療、教學、急救為一體的標準二級甲等綜合醫院,并完善ICU病房(因醫務人員缺乏,尚未運行)、傳染病區、獨立兒科(含新生兒科)、消毒供應中心、層流手術室、全縣急救調度中心等建設,大大改善了醫院的硬件設備條件。
預約掛號
-
桐柏縣人民醫院
桐柏縣人民醫院從1952年建院至今,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逐漸發展成為一家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國家二級綜合性醫院。醫院占地27000平方米,編制床位490張,開放床位600張,下設兩個門診部,十六個病區,三十個醫技科室。現有專業技術人員700人,其中高級職稱37人,中級職稱135人。年門診量32萬人次,年住院病人4萬人次。醫院優美的環境,特色專科的優勢和素來為社會稱道的醫德醫風交相輝映,鑄就了我院良好的品牌形象。 嚴謹求實重管理,開拓進取創一流 縣醫院之所以能在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關鍵是有一套團結奮進、嚴謹求實、富有感召力和凝聚力的領導班子。為深化我縣醫療衛生事業改革,促進縣醫院快速發展,2002年在桐柏縣委、縣政府的主導下,縣醫院以公辦民助形式進行了股份制改造。改制給醫院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帶來了勃勃生機。但與此同時,新的矛盾也困惑著,考驗著醫院領導班子的每個成員,一度出現的風波使醫院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關鍵時刻,醫院董事會、監事會和黨政領導班子齊心協力、團結奮進、求真務實,克服了前進路上的一個又一個困難,使醫院步入了穩定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幾年來,醫院領導班子率領全員職工,努力探索新形勢下醫院建設和發展的新路子,醫院秉承現代化“人本”理念,確立了“人民醫院為人民”的辦院方向和“以德立院,科技興院,管理強院”的辦院宗旨,以重點專科建設、人才梯隊建設為突破口。著力推進醫院建設,全面提高醫院的整體醫療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大膽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堅持不懈地抓醫德醫風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醫院曾先后榮獲國家衛生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愛嬰醫院”;河南省“衛生先進單位”;省衛生廳“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控制站”;南陽市“文明單位”;桐柏縣“物價信得過單位”;“藥房規范化建設達標單位”;“花園式醫院”;2007年南陽市“行風建設先進單位”;2009年“最受河南人民喜愛的十佳醫院”等榮譽稱號。在桐柏縣乃至周邊縣市樹立了良好地社會形象。 培育人才建梯隊,專科發展樹拳頭醫院要發展,人才是關鍵。縣醫院現有副高級專家近20人,他們分別不同的專業崗位上揮灑著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發揮著“領頭雁”的作用,有好的學科帶頭人,更要有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才能實現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近年來,醫院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有計劃、有目的地選送有潛力的業務骨干外出進修學習,聘請省內外知名專家來院進行專題報告和技術指導;創造條件舉辦各種學術講座。有效的措施使醫院內一批批高素質人才脫穎而出,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醫院現有中級職稱人員100余人,他們理論基礎扎實,勇于創新,年富力強,是臨床一線的中堅力量;醫院狠抓特色專科建設,不斷增強醫院的核心競爭力,做到“院有專科、科有特色、人有特長”。先后引進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0多人,在醫院30多個臨床醫技科室中,重點加強了心血管內科、普外、骨外、腦外、婦產科、兒科、五官科的建設,使這些科室的專科優勢得到前所未有的大發展,為桐柏及周邊地區群眾提供了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極大地滿足了廣大患者的診療要求。 引進設備打基礎,診治水平上臺階文化,需要物質的承載,才能轉化為強大的力量。先進的醫療設備不僅是現代化醫院的重要標志,更是提高診療水平的可靠保障,近幾年來醫院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更新和引進醫療設備,改善診療條件為新業務開展提供技術支持,先后投資3000多萬元購進一大批先進的大中型醫療設備,如:美國GE核磁共振、美國GE雙排螺旋CT機、美國柯達850計算機放射成像系統(CR)、GE心腹兩用彩超、實時四維彩超、奧林巴斯電子胃鏡、進口C型臂、東芝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五分類血球計數儀、電解質分析儀、數字胃腸機、體外電容場熱療機、血液透析機、高強度聚焦超聲刀、彩色經顱多普勒診斷儀、體外碎石機等,先進的醫療設備不僅為臨床診治疾病提供可靠依據及滿意療效,還帶動了一系列新技術的開展,促進了專科向前發展:在C型臂下,骨病患者的骨折對位快速準確;CT定位下,神經內科開展的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一直在我縣處于領先地位,成功率達99%;普外科率先在我縣展腹腔鏡膽囊摘除術,使無數患者輕松擺脫了病痛折磨,創手術不用開刀的先河;婦產科敢于創新,實施的孕婦無痛分娩技術,改變了孕婦在分娩中的疼痛癥狀;高強度聚焦超聲刀的引進,實現了人類追求“無痛、無創、安全、高效”根治子宮肌瘤的夢想。 以人為本重行動,崇嚴力行嚴管理 近年來,縣醫院在著力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醫療服務的同時,更注重醫院環境的美化。努為患者提供一個優美的醫療環境,將高新技術設備與人性化服務和諧統一起來,使醫院更加貼近患者、貼近老百姓、貼近社會,使醫院的檔次、品位和信譽得到整體提高,讓患者看病住院更加放心、舒心、讓社會和百姓...
預約掛號
-
棗莊市腫瘤醫院
在十八大精神鼓舞下,新一屆領導班子以“同舟共濟、無私奉獻、講真干實、爭創一流”的進取精神,搶抓機遇,與時俱進,科學決策,同謀發展,大膽實行醫院管理制度改革,確定了“以人為本、以德治院、創新管理、特色興院”的發展思路,提出了依靠科學管理創新,依靠服務質量治院的理念,確立了打造專科特色、專業特色、專家特色,爭創一流專科醫院的宏偉目標。
預約掛號
-
石嘴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石嘴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創建于1959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和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醫院。醫院占地面積4.5萬㎡(67.5畝) ,建筑面積6.4萬 ㎡,開放床位541張。現有員工720名,其中副主任醫、技、護師(教授、副教授)132名,主治醫、技、護師(講師)127名,擁有自治區“313”人才1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貼3人,市級專家5人,市級拔尖人才21名,市衛生系統學科帶頭人9名。醫院設有23個臨床科室、6個醫技科室、8個教研室,其中微創肝膽外科為自治區級重點專科,13個學科為市級重點學科。近5年來醫院共完成新技術、新項目281項,獲自治區級科技成果6項、市級科技成果10項、寧夏醫科大學校級成果3項,在省級以上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642篇。現已成為寧夏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內蒙古烏海市和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期醫保定點醫院,服務于寧北蒙西的近100多萬人口,是寧北蒙西的區域性醫療中心。<br><br> 醫院擁有1.5T核磁共振、16排螺旋CT、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數字平板DSA、三維彩超、多人醫用氧艙、血球計數儀、電子內窺鏡、婦科宮腔鏡、腹腔鏡、關節鏡、前列腺電凝切鏡、血液透析儀、過敏源檢測儀等一大批高精尖設備。醫院配有中央空調、中心供氧、中心吸引、床頭傳呼、數字電視、電子叫號系統等一系列先進設施。目前設施、設備整體達到寧夏全區一流。<br><br> 多年來,醫院始終本著“仁心、責任、科學、境界”的大醫精神,秉承“適度規模、做精做強”的發展戰略,在大力開展新業務、新技術的同時,不斷深化醫院建設的內涵和外延,實現了華美跨越。先后三次榮膺“全國文明單位”,獲 “全國行風建設先進集體”、“全國擁軍模范先進集體”、“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衛生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百佳百姓放心示范醫院”、“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創先爭優活動先進集體”、全國醫院(衛生)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等26項國家級榮譽,榮獲自治區“模范集體”、“文明單位標兵”、“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等一系列區市殊榮。<br><br> 有理由相信,隨著醫院先進管理理念的進一步實施和頗具魅力醫院文化的進一步建設,石嘴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將向著“科學化醫院管理、人本位醫療流程、高水平科技創新、低成本高效經營”的現代化醫院大步前進!<br><br> 機構設置:<br><br> 職能科室14個:黨辦(宣傳科)、院辦(綜管辦)、財務科、醫務科、護理部、科教科、審計科、預防保健科(院感)、醫保辦、設備科、總務科、設備科、合理用藥辦、門診部。<br><br> 臨床科室23個:神經內科一病區、神經內科二病區、內2科(心內科)、內3科(內分泌科)、內4科(消化、腎內)、內5科(呼吸內科)、內6(感染科)、內7科(中醫康復)、兒科、婦產科、五官科、口腔科、手術麻醉科、ICU(重癥監護)、外1科(普外科)、骨一科一病區、骨二科二病區、外3科(腦神經外科)、外4科(燒傷整形、肛腸)、泌尿外科、胸外科、皮膚科、急診科。<br><br> 醫技科室6個:藥劑科、功能科、放射科、檢驗科、病理科、體檢中心。
預約掛號
-
扎蘭屯市人民醫院二級甲等
扎蘭屯市人民醫院是扎蘭屯市唯一一所集醫療、預防保健、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國家三級綜合醫院、國家級“愛嬰醫院”。扎蘭屯市“120”急救指揮中心、綜合產科急救中心、中心血庫、感染性疾病科均設在該院。擁有呼倫貝爾市重點學科口腔科、神經外科、骨外科,呼倫貝爾市重點專科產科、醫學影像科、眼科,建立了該市首家健康體檢科、重癥醫學科,全市最大的康復醫學科。 醫院占地面積3.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05萬平方米。職工總數703人,其中在編人員271人,專業技術人員575人,研究生學歷16人,高級職稱34人,中級職稱80人,初級職稱428人。編制床位620張,實際開放床位500張。 設臨床科室24個,即神經內科二病區、神經內科一病區、綜合內科、腫瘤內科、心血管內科(老干部病房、介入治療室)、兒科(24小時兒科門診)、新生兒科、(內分泌、腎內科)、康復醫學科、中醫科、神經外科、綜合外科病區、(普外科、腫瘤外科病區)、骨外科一病區、骨外科二病區、婦產科、(麻醉科、手術室)、重癥醫學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診醫學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膚性病科。醫技科室10個,即藥劑科、醫療器械科、臨床檢驗科、CT室、放射科、核磁共振室、超聲科、病理科、心電室、胃腸鏡室。行政職能科室19個,即醫務科、護理部、院長辦公室、質量管理科、醫保科、社會服務部、財務科、經濟核算辦公室、人力資源科、黨辦、宣傳科、內部審計科、信息科、門診部、預防保健科、感染管理科、后勤管理科、保衛科、設備科。 醫院擁有飛利普16排螺旋CT、西門子1.5T超導式磁共振成像系統、西門子懸吊式數字化X線診斷系統(DR)、飛利浦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析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眼科用A/B超及意大利歐帝康超聲乳化儀、德國費森尤斯血液透析機及血液透析濾過機、美國產數字化乳腺機攝影系統DR、法國高分辨數字平板DR、高級免散瞳數字眼底照相機、美國超聲骨密度儀、人體成分分析儀、全套康復設備、德國STORz腔鏡系統、奧林帕斯胃腸鏡、口腔科曲面斷層、德國徠佧冰凍切片機、聽力計和耳聲阻抗測量儀、鼻竇內窺鏡等先進設備等診療設備。 醫院除常規開展骨科、普外、泌尿外、婦科、眼科等常規手術外,先后開展的填補醫院空白技術有:綜合外科成功開展1例胸腔鏡下胸膜活檢術、胸腔鏡下肺大皰結扎手術;口腔科與哈醫大一院口腔頜面外科專家聯合完成1例舌部腫物切除手術;超聲科與空軍總醫院邵波教授成功聯合開展超聲引導下卵巢囊腫穿刺術、包裹性積液穿刺治療術、腎囊腫硬化治療術以及首次實施的甲狀腺經皮穿刺術;超聲科獨立完成超聲引導下盆腔囊腫穿刺術;普外科完成醫院首例腹腔鏡小兒疝囊高位結扎術;普外科與哈醫大四院專家聯合完成醫院首例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重癥醫學科成功搶救1例重度膿毒癥患者、成功搶救1例甲狀腺功能減退危象患者;眼科成功救治1例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患者、成功為102歲高齡老人實施白內障復明手術。新開展碳14—尿素呼氣試驗,提高胃腸疾病診療水平。新開展術中冰凍病理診斷,有效避免二次手術。 填補該市空白的新技術:婦科與哈醫大二院專家利用宮腔鏡聯合完成子宮內膜息肉、宮頸管息肉、子宮粘膜下肌瘤,以及腹腔鏡下巨大囊腫切除術;聯合完成子宮次全切除術后殘端罕見較大肌瘤患者的腹腔鏡手術;神經外科與客座專家合作完成全市首例神經鞘瘤囊性變切除術。 醫院成功加入了北大人民醫院“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有力促進了醫療水平的持續提升,緩解群眾看病難。與北京同仁醫院建立“北京同仁醫院眼科研究所遠程眼科會診基地”,提高了該市眼科診療水平。醫院中醫科主任鄒方昕研發的全區首個治療風濕疾病院內制劑“頑痹消康丸”正式投產應用,打破了扎蘭屯市各大醫療機構沒有自己院內制劑藥品的歷史。 醫院與北京同仁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總醫院、北京空軍總醫院、哈爾濱一大一院、二院、三院、四院等多家省內外三級醫院,以及該市各鄉鎮衛生院建立醫療技術協作關系,為廣大患者開僻了一條便捷、高效的雙向轉診通道。 薪火相傳,砥礪奮進。今天,立足新起點,醫院將繼續遵循“以就醫需求為中心”的服務宗旨,以“質優、價平、便捷、溫馨”的辦院思想,以“人才立院、質量興院、服務愛院、管理強院、品牌盛院”為指導,用執著的醫志、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竭誠為扎蘭屯市及周邊地區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保健服務!
預約掛號
-
重慶市涪陵中心醫院三級甲等
涪陵中心醫院位于長江與烏江交匯處的涪陵區高筍塘路2號,是一所國家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創辦于1914年,系加拿大多倫多基督教在涪陵的“英美會”所創。重慶直轄前系四川省涪陵地區人民醫院。重慶直轄后1999年2月更為現名.現為第三軍醫大學教學醫院、重慶醫科大學涪陵附屬醫院、重慶市級“非典”診治定點醫院、渝東南地區醫療、急救、教學、科研的中心、渝東南地區執業醫師定點考試醫院,與重慶市急救醫療涪陵分中心、重慶市涪陵區紅十字醫院“三塊牌子一套班子”。 環境建設成績斐然 醫院黨政一班人形成了“完善醫院軟硬環境,樹立醫院嶄新形象”的共識。從多方面入手,加強醫院軟、硬環境建設。在原計算機局域網管理的基礎上,醫院今年又啟動了計算機網絡管理二期工程——門急診、臨床、醫技系統各科室實現計算機信息化管理。此外,規劃中的功能完善的現代化病房大樓、急救中心廣場,新建的120急救通道等都為傷病員營造了更加方便、舒適的診療和康復環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來,醫院先后引進多種進口的高檔醫療儀器設備,擁有荷蘭飛利浦螺旋CT、意大利血管數字減影機、日本東芝三維彩超、人工心肺儀等先進、高檔的醫療設備400余臺套。 人才培養著眼未來 醫院按照“送出去,引進來”的思路,一方面鼓勵職工進行學歷培訓和繼教學習,選拔人員送到省外、國外學習深造;另一方面采取政策優惠、待遇吸引等方式,引進高學歷人才。經過幾年努力,醫院人才結構日趨合理,老中青梯隊形成,中青年人才輩出,醫療技術水平躍上了新臺階。如今,在職職工788人中有高級職稱94人、重慶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兼職碩導4人、博士生2名、碩士生13名,臨床醫學研究生課程班69人;有重慶市醫學會各專委會副主任委員7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水平繼承工作指導老師1人、重慶市名中醫1人、《世界華人消化雜志》、《中國醫院》、《臨床超聲醫學雜志》等雜志編委(常務編委)共14人。 學科建設步伐加快 開放床位600張,有專業科室32個,專業設置齊全。為形成醫院特色,打造醫院品牌,醫院對一級重點學科心血管內科、肝膽外科、超聲科以及二級重點學科消化內科、骨科、泌尿外科,采取了政策上傾斜,資金、設備上扶持等方式,推動其快速發展,形成了內科以介入診治、外科以微創、腔鏡為發展方向的特色,其中不少項目居國內和市內領先水平。2000年開通 科技興院持續發展 醫院確定了“科技興院”的發展戰略,制定優惠政策,每年列出專項資金,鼓勵搞科研,扶持學科發展,不斷引進和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先后與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重慶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廣東中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上海華山醫院、成都軍區總醫院、浙江省人民醫院、北京醫院、武漢同濟醫科大學肝膽外科中學院校建立了友好關系,常年邀請專家、教授來院講學、會診。同時,派出人員赴印度馬德拉斯心血管病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國內友好醫院進修學習,合作開展科研項目,醫院科研和學術水平大幅提高,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如今,醫院職工每年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篇以上、在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200篇以上;每年開展新技術新項目80項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趨勢。近年來獲省(市)級科研成果獎2項,區級科研成果獎23項;主(參)編出版學術專著14部。目前有在研市(部)級科研項目4項,區級科研項目19項,率先在渝東南地區開展“肝移植”手術,成為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能開展該項手術的地區級醫院。 教學工作任重道遠 作為第三軍醫大學教學醫院、重慶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以及渝東南地區教學中心,每年擔負著為重慶醫科大學、第三軍醫大學、重慶職工醫學院帶教本科和專科實習生50名以上,帶教市第三衛校、萬州衛校、萬州中醫學校等中專學校實習生100人以上,接受周邊各區縣醫院進修生70人的教學重任;醫院本著“教學促進業務發展,業務發展推動教學”的原則,成立了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教研室4個,教研組14個,教學相長,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急救通道綠意盎然 1992年4月竣工的急救中心大樓,由國家財政部、國家計委、國務院三峽經濟開發辦公室、四川省經委、涪陵地區財政和原涪陵地區人民醫院共同投資興建,建筑面積10204m²,時稱四川省涪陵急診搶救和技術培訓示范中心(簡稱涪陵急救中心)。2001年11月,重慶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市衛生局將涪陵急救中心規劃為重慶市急救醫療的6個分中心之一,覆蓋涪陵區、長壽縣、武隆縣、豐都縣、墊江縣、石柱縣;分中心急救部下設急診科(觀察床20張)、創傷外科(病床30張)、120院前急救、急診ICU(病床2張);院前急救擁有監護型急救車1輛、普通型急救車3輛、120急救指揮車1輛。隨著醫院現代化綜合病房大樓、急救中心廣場的規劃建設和120急救生命綠色通道的建成使用,分中心急救生命通道建設呈現出一片盎然生機。 深化改革促進發展 在改革開放大潮中
預約掛號
-
龍巖市中醫院
是一所市級綜合性中醫醫院,為國家三級乙等中醫院,創辦于1984年8月。現址位于龍巖市新羅區龍騰中路,占地22畝,按國家三級醫院標準規劃建設門診大樓、病房大樓、醫技大樓、綜合大樓,一期工程門診綜合大樓于2004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積12000平方米,二期工程病房大樓建設為2008年國家重點中醫院建設項目,總建筑面積17000平方米,主體16層,開放床位500張,現已竣工并投入使用。醫院開放床位408張,現有職工486人,擁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454人,其中高級職稱36人,中級職稱74人。設有行政科室10個,設置內科、外科、骨傷針、針灸科、婦產科等十二個住院病區,門診設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骨傷科、針灸科、肛腸科、皮膚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急診科等十多個臨床科室,輔助科設有檢驗科、放射科、CT室、彩超、B超室、室、胃腸鏡室、動態心室、碎石科等九個醫技科室,現為龍巖“120”急診救治網絡單位,開設綠色急救通道。醫院在市中心設置龍巖市中醫院解放路綜合門診部一個,建筑面積560平方米,開設內、外、婦、兒、骨傷、針灸、口腔、X光、B超、檢驗、心電圖等科室,是一所功能齊全的綜合門診部。近年我院先后購置了美國飛利浦16排螺旋CT機,德國西門子全數字化彩色超聲診斷儀,比利時愛克發放射成像系統CR,日本希森美康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以及呼吸機、C臂X光機、利普刀等萬元以上大型儀器設備60多臺(件),為臨床診斷提供有力保障。內科采用中西醫結合辨證施治的方法治療心腦血管病、、脾胃病、腎病有專長;外科開展顱腦血腫、肺葉切除、肝葉切除、食道、胃腸道、泌、及脊柱四肢等疾病手術;婦產科開展順產及各種接生,并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等婦科疑難雜癥有良好療效;肛腸科采用擴肛術治療瘡、息肉等肛腸疾病有奇效;骨傷、針灸科采用按摩、推拿、牽引、熏洗、小針刀、微創療法等方法治療頸腰椎病、四肢關節疾病取得很好效果。一直以來,我院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人為本,實行科學管理,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經過長期發展,明確了辦院方向,堅持以內科、外科為基礎,中醫骨傷科、針灸科、肛腸科為中醫特色,糖尿病、腫瘤、腎病為重點專科,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為中醫診斷服務,走中醫特色專科專病的發展道路,贏得了患者及社會的普遍贊譽,是全省醫療保險、市、區離休干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就診定點醫院。醫院大力開展醫教學術活動,承擔中醫學院、醫學院、衛校等醫學院校的臨床實習帶教和接收基層醫院進修生的醫學教學工作。弘揚國粹精髓,致力岐黃事業,服務人民大眾,把醫院建設成為全省乃至全國一流水平的市級中醫醫院,是龍巖市中醫院堅持不懈的奮斗目標。交通:26、27、28、33路公交車中醫院站下。電話:0597-2881989、2881335
預約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