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臺市中醫院三級甲等
煙臺市中醫醫院是山東省內著名的三級甲等中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全國百姓放心醫院,是煙臺市中醫醫、教、研中心。技術力量雄厚,名醫名家薈瘁。現有專業技術人員447名,其中高級技術人員147名,中級201名,全國老中醫帶徒老師1名,省名老中醫藥專家1名,煙臺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名,煙臺市名老中醫6名,院級名中醫11名。形成了以中醫為主,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全面發展、服務功能完善的人才隊伍結構。 專業門類齊全,專科特色明顯。分設中西醫38個臨床科室、17個醫技科室。其中中醫急救中心、腰腿痛科為省級重點專科,消化腫瘤科、婦產科為市級重點專科。骨傷科、中風科、糖尿病科、肛腸科、皮膚科、小兒科、心血管科、整形美容科、腎病科、老年保健科為市級特色專科。外科技術力量雄厚,內設有腦外、胸外、普外、骨外、血管外、泌尿外等專家組,多次完成重大疑難手術。 醫療設施完善,診療設備先進。擁有螺旋CT、CR、關節鏡、移動式C型臂、奧林帕斯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奧林帕斯240電子胃腸鏡、數字胃腸機、費森尤斯血透機、心臟及腹部彩超、麻醉機、碎石機、數字陰道鏡、宮腔鏡等國內外一流水平先進設備。建有GMP標準的制劑室、設施齊全的功能康復鍛煉室、中韓國際康療中心和省內一流的健康查體中心。 科研成果豐碩,服務文明規范。醫院承擔著多項國家、省、市級科研攻關項目。近年來獲各級科技進步獎20多項,其中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獎7項,市級11項。煙臺市糖尿病研究所附設在醫院。是山東中醫藥大學在職碩士研究生班承辦單位,承擔著多所院校本專科學生的實習帶教任務,每年接收來自美國、韓國日本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進修學員。醫院注重加強文化建設,先后榮獲“全國百姓放心醫院”、“山東省文明單位”、“山東省巾幗文明示范崗”、“煙臺市物價、計量信得過單位”、“煙臺市物價誠信單位”“市級先進基層黨委”、“山東省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
預約掛號
-
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三級甲等
(原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創建于1911年,是西安市成立最早的公立醫院,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就被譽為全國三大骨科中心之一。經過百余年的發展,形成了以骨科為特色,多種學科并存,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國有非營利性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醫院位于西安市南門外,開放床位1300張,其中骨科床位1000張,其他科室床位300張,年門診量412000余人次,年手術40000余例,患者來自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醫院現有職工1608人,其中醫技人員1399人,高級技術職稱264人,有碩士以上學位169人,其中博士學位35人。有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30余人,全國重要學術組織委員以上人員80余人。醫院以顯著的醫療特色和醫、教、研綜合實力被陜西省衛計委確定為陜西省骨科醫院,并先后成為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紅會醫院、西安醫學院附屬紅會醫院、陜西中醫學院教學醫院。現設脊柱外科(椎間盤與畸形病區、微創病區、區、腰椎病區)、關節外科(髖關節病區、區、骨壞死與關節重建病區)、創傷骨科(環骨盆病區、上肢病區、下肢病區)、中西醫結合骨科、手外中心(手外科一病區、手外科二病區)、骨顯微修復外科、中醫骨科診療中心(中醫骨科病區、骨科康復病區)、運動醫學科(膝踝病區、肩肘病區)、足踝外科、小兒骨科、骨病科、科(風濕免疫門診)等12個骨科專業21個病區,還設有臨床、醫技科室23個,行政、后勤服務科室24個。醫院充分發揮學科特色,精心打造骨科龍頭品牌,不斷攀登醫療技術新高峰,相繼在西北地區率先實施了術、、全脊椎切除矯形術、人工椎體、椎間盤置換術、關節鏡類手術、五指撕脫離斷再植術等手術,自行研制的“三花膏”和“展筋活血散”為八十年代中國女排保駕護航,“看骨科、到紅會”已在三秦大地的老百姓當中口口相傳。近年來,醫院先后獲部、省、市級各級科技進步獎勵50項;在研國家級、省部級、市級資助項目7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4項、省部級29項;獲得國家專利20項;出版專著、譯著53部;近兩年SCI收錄論文80余篇,參加國際學術交流大會發言每年20余人次,參加全國COA大會投稿發言名列前茅。醫院與以色列西勒雅法醫學中心結為友好合作醫院;醫院骨科被國家衛計委評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被省衛計委評為陜西省優勢專科;中西醫結合骨科被評為陜西省中醫重點專科;脊柱外科、關節外科、創傷骨科被評為西安市醫學重點學科,醫院被評為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中醫骨科被確定為國家級十二五重點專科建設項目,AO培訓中心、全國足踝外科醫師培訓中心落戶醫院。在做好院內救治工作的同時,醫院積極履行社會職責。無論唐山大地震、抗擊非典,還是汶川、玉樹大地震,哪里有災害,哪里就有紅會人的身影,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醫院相繼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中國醫師獎”、“全國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工人先鋒號”、“陜西省文明單位”、“陜西省抗震救災先進單位”、“陜西省白求恩精神獎”、“陜西省誠信單位”、“全省衛生系統創佳評差最佳單位”、“陜西省創先爭優先進集體”、“西安市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群眾滿意醫療機構”等榮譽稱號。百年紅會承前啟后大醫精誠鑄全國一流,世紀醫院繼往開來救死扶傷創國際知名。紅會醫院全體職工將繼續秉承“厚德、篤行、創新、和諧”的院訓,繼續發揚“救死扶傷、團結奮進”的醫院精神,本著“一切為了病人、一切服務病人、一切方便病人”的服務理念,以建成西部第一、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愿景為目標,以西部創傷急救中心的落成為新起點,團結奮進、勇于創新,朝著輝煌的明天努力前進。醫院院訓:厚德篤行創新和諧醫院精神:救死扶傷團結奮進服務理念:一切為了病人一切服務病人一切方便病人地址:中國·陜西省西安市南稍門友誼東路555號(南稍門十字向東50米路北)交通情況:西安市紅會醫院地處市中心,交通方便,可乘709、609、603、239、215、216、46、26、14、12等路車。網址:www.xahhyy.com聯系電話:029-88418009
預約掛號
-
安徽省亳州市人民醫院三級甲等
亳州市人民醫院與共和國一同誕生,一起成長。經過近70年為百姓服務的征程,如今已發展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急救、健康維護、司法鑒定于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和全國百姓放心百佳示范醫院。醫院現為安徽醫科大學亳州臨床學院和安徽理工大學附屬亳州醫院。 醫院現有兩個院區,總占地面積360畝,總建筑面積26萬平方米。新院區位于市經開區杜仲路,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病房舒適,一期工程門診、醫技樓、外科大樓2012年底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內科大樓、婦兒大樓總建筑面積129248平方米,地下車庫兩層,車位1101輛,2017年1月投入使用;老院區位于老城區中心,將發展成為康復和養老中心。醫院編制床位2000張,根據三甲醫院標準設置臨床醫技科室69個,在崗職工2675人,高級職稱184人,中級職稱437人,博士7人,在讀博士6人,碩士生導師2人,碩士研究生324人。醫院配備西門子3.0T核磁共振、西門子炫速雙源CT、貝克曼檢驗自動流水線等大型尖端醫療設備,總價值超過2億元。醫院管理水平、服務能力、業務總量、內涵建設,逐年向較好態勢穩步發展,2017年門急診量962623人次,出院98932人次,門急診手術21560人次,住院手術16913人次,介入手術2962人次,三四級手術占比70.83%。 醫院堅定不移貫徹人才強院戰略,把提升醫療技術列為首要任務,年投入1000萬元開展技術攻關活動。與北京協和醫院、上海華山醫院等一流名院開展院科兩級合作;建立華西醫院、解放軍301醫院、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三大遠程會診平臺;建設全省先進的臨床技能訓練中心。一批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干在周邊地區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兒科、全科醫學科、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被評為省級臨床重點專科。 醫院注重強化科研教學,積極開展學術交流,鼓勵科研創新。2015年被國家認定為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2016年成為安徽醫科大學亳州臨床學院和安徽理工大學附屬亳州醫院;2014年以來發表科研論文510篇,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6項,獲得市級科學技術進步獎6項、市級科研立項10項。 醫院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創造性落實城市公立醫院改革;醫院視服務為生命,全力打造“稱心”文化;醫院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踐行公益職能。獲得亳州市先進集體、亳州市優秀公立醫院榮譽稱號。 新臺階、新目標、新使命。展望未來,意氣風發的亳醫人,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和海納百川的胸懷,不斷把醫院建設和技術水平推向更高境界,向著全省先進市級醫院和現代化區域醫療中心的發展目標,砥礪前行,奮勇前進!
預約掛號
-
天水市第四人民醫院二級甲等
天水市第四人民醫院地處天水市麥積區區府路34號,始建于1951年,醫院占地16781平方米,建筑面積15240平方米,其前身為蘭州鐵路分局天水醫院,是蘭州鐵路局建院最早的一所綜合性醫院,1995年被評為國家二級甲等醫院。204年9月由蘭州鐵路局移交天水市人民政府,隸屬天水市衛生局管理, 2005年3月正式更名為天水市第四人民醫院,并升格為副縣級建制,2009年升格為正縣級建制,編制床位300張。為天水市城鎮職工、城鎮居民醫保定點醫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蘭州鐵路局職工醫保定點醫院、天水市衛生學校教學醫院、天水市醫德醫風示范醫院、天水市文明單位。醫院占地面積16781平方米,建筑面積15240平方米,固定資產4200萬元,開設床位300張,現有職工299人,衛生技術人員264人,高級職稱13人,中級職稱88人,初級職稱163人,服務人口約100萬人,主要服務于天水市麥積區、秦州區、清水縣、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等縣區的城鎮職工、居民和農民群眾、鐵路職工家屬,年門診診次約10萬人次,年出院病人8000余人次。 醫院設有門診部、住院部、急診科、醫技科室、放療科、體檢中心、社區衛生服務部,科室設置齊全,布局科學合理。醫院堅持“科技興院,人才強院”的辦院方針,先后與中國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復旦大學附屬醫院、甘肅省人民醫院、甘肅省腫瘤醫院協作,建成婦產科、兒科、血液透析中心、檢驗科、放療中心等重點科室和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腎病內科、消化內科等重點專業科室。近年來,共開展新技術、新業務80余項,部分項目達到市內先進水平,發表論文203篇,醫院的診療技術和服務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醫院硬件設施齊全,擁有X線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機(螺旋CT)、全自動懸吊臂800mAX光機、C型臂X光機、數字胃腸機、彩色超聲診斷儀、醫用直線加速器、模擬定位機、血液透析系統、電子胃鏡、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病理圖文分析系統等大中型醫療設備100余臺(件)。
預約掛號
-
慶元縣人民醫院二級甲等
慶元縣人民醫院始建于1938年,院址設縣民教館藏書樓(現慶元二中),1940年遷至公園坪(現黨校),1951年遷至水門弄5號(現衛生局),1958年與龍泉合并,更名為龍泉縣第二人民醫院,1975年龍慶分縣,稱為慶元縣人民醫院,1978年8月遷入現址。70多年來,醫院的家業從小到大,從無到有,走過了一條艱難坎坷的創業之路。 <br> 醫院占地19110平方米,現有醫療用房23000平方米,核定床位280張。職工總數470人,其中高級職稱42人。擁有0.5T磁共振、6排螺旋CT、電子胃鏡、電子腸鏡、彩色B超、D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液透析機、腹腔鏡、關節鏡、膀胱鏡、鼻內窺鏡、肛腸治療儀、全景牙片機等一大批先進的醫療設備。 <br> 醫院是“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專家指導醫院,與浙二醫院、省婦產科醫院、省立同德醫院、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麗水市中心醫院締結為協作醫院,專家不定期來院坐診,并開通遠程可視會診系統,慶元百姓不出遠門就能得到高層次的醫療服務。 <br> 醫院是慶元縣120急救中心、孕產婦搶救中心、新生兒搶救中心,以外科、骨科、神經外科、內科、婦產科、兒科、感染科、急診科、五官科、內鏡室、血透室等學科為龍頭,承擔全縣疑難雜癥的診治和危重病人的搶救。 <br> 特色醫療(服務): <br> 外科:成功開展胃癌、食管癌、肝癌、直腸癌、泌尿系腫瘤等疑難手術,全縣獨家引進腹腔鏡,率先開展腹腔鏡下膽囊摘除、膀胱鏡取異物術等微創手術。 <br> 腦外、骨科:對重型顱腦損傷、高血壓腦溢血、急性脊髓損傷等危急重癥搶救成功率高,對頸腰椎間盤突出、四肢 骨折、慢性腰腿痛等治療具有豐富經驗。 <br> 內科:對高血壓、糖尿病、腦中風、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和腫瘤內科的診治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成功開展心臟起搏器植入、心肌梗死靜脈溶栓治療、心律失常電復律等技術。 <br> 婦產科:系全縣孕產婦搶救中心,開展了腹腔鏡下宮外孕、畸胎瘤摘除等微創手術,擅長對不孕癥、子宮內膜異位癥、月經不調等疾病的診治及無痛分娩、人流術等。 <br> 兒科:系全縣新生兒搶救中心,對新生兒窒息、黃疸、敗血癥、重癥肺炎、極低體重早產兒的搶救成功率高。 <br> 感染科:對重癥肝炎、酒精肝、脂肪肝、肺結核、流行性出血熱等疾病診治具有豐富經驗。 <br> 急診科:系全縣120急救中心,對突發心跳呼吸驟停、嚴重創傷、多發傷、急腹癥、急性中毒等的搶救成功率高。 <br> 重癥醫學科(ICU):系全縣集中監護和救治危重病人的臨床科室,通過運用先進的醫療設備和現代化的診療技術,對各種危、急、重癥病人進行連續的動態觀察,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提高搶救成功率。 <br> 五官科:成功開展了白內障摘除+人工晶體植入術、耳道腫瘤切除+皮瓣移植術等手術。 <br> 內鏡室:成功開展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狹窄擴張術、金屬支架置入術、賁門失馳緩癥擴張術、胃腸道息肉切除、鏡下止血、無痛胃、腸鏡等項目。 <br> 血透室:開展血液透析、濾過、灌流等項目,對急、慢性腎衰,急性農藥中毒、酒精中毒等療效明顯。 <br> 取得榮譽: <br> 醫院曾先后榮獲全國體育先進單位”、“全國婦聯系統先進集體”、省級“文明單位”、“文明醫院”、“平安醫院”、首批“公眾滿意誠信單位”、麗水市首批“信用醫院”、市級“文明單位”及縣級“消費者信得過單位”、“花園式單位”等榮譽。
預約掛號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18醫院三級乙等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18醫院是一所營區環境園林化,樓宇控制智能化、住院條件賓館化、醫療設備先進化、服務管理人性化的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是浙西南地區唯一一所綜合性軍隊醫院,位于溫州市城區中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醫院北臨甌江、東傍海壇山、環境優美、鬧中取靜,院內古樹參天,綠樹成蔭,是南京軍區“園林式醫院”,既具有搶救診療病人的便利條件,又是康復修養、工作的理想環境。 醫院歷史悠久。創建于1944年1月,前身為華東軍區國際和平醫院,1951年7月改編為志愿軍第4分部第33兵站醫院并入朝參戰,1955年1月回國,進駐溫州市。經過近70年的發展,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于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數字化醫院。 醫療實力雄厚。醫院開展床位600余張,年收治1.2萬名住院病人,手術9000余例。現有高級技術人員近40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人,碩士生導師4人,軍區中青年科技英才2人。有一批知名學科帶頭人和專家在軍區內外享有較高聲望。 科室全面建設。醫院開設燒傷科、肝病科、骨科、普外科、呼吸消化內科、神經內科、康復醫學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皮膚科、醫學整形美容科等近30個專科;設有檢驗科、病理科、放射科等8個醫技科室。擁有軍區燒傷專科中心與肝病專科中心,先后開展了呼吸道燒傷、MEEK植皮、病毒性肝炎、肝癌前期病變的臨床研究,在大面積燒傷、口腔固定正畸及胸腰椎骨折前路減壓、關節置換、斷肢再植、電子喉鏡治療、高壓氧治療及神經康復等方面積累了較豐富的臨床經驗,在浙南地區享有盛譽。是溫州市首批醫療保險定點醫院、溫州市大病統籌醫療和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溫州市110交通事故急救定點醫院。 設備先進齊全。醫院注重硬件建設,經過多年的添置更新,目前各類醫療設備十分齊全先進,設備總價值近1.5億元。擁有PET/CT、伽馬刀、磁共振(MRI)、全身螺旋CT、計算機X線成像系統(DR)、數字彩超、四維彩超、大型高壓氧艙、腹腔鏡、宮腔鏡、關節鏡、纖維支氣管鏡、電子腸胃鏡、體外碎石機、燒傷懸浮床、全自動生化儀等,給軍地傷病員創造良好的醫療環境。 教研協調發展。醫院積極鼓勵科技骨干大膽進行科學技術研究和創造發明,為技術干部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環境和經費保障。近5年來獲軍隊和浙江省科技(醫療)成果獎近20項,獲重大科研課題和基金項目30余項,開展新科技新業務100余項,獲國家專利16項,發表學術論文800余篇,其中SCI論文近10篇。醫院師資力量雄厚,教學場所、設備一應俱全,承擔多所醫學院校臨床實習見習等教學任務 ,是溫州醫科大學的聯合碩士研究生培養點。 建設成績斐然。醫院多次被評為南京軍區先進醫院,不僅在溫州市開展的“優質服務、優質醫療”競賽活動中取得桂冠,還多次被省市評為“衛生文明單位”。在“7.23”動車事故的救援中發揚解放軍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良作風,出色完成了對傷病員的現場急救及后續治療,受到了當地政府的表彰,近年來,先后被上級表彰為“先進黨委”、“軍事訓練先進單位”、“安全管理工作先進單位”,2012年榮立集體二等功。
預約掛號
-
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三級甲等
(一)醫院沿革 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坐落于有著“鹽之都、龍之鄉、燈之城”美譽的歷史文化名城四川省自貢市中心。起源于1908年由加拿大教會創建的仁濟醫院,1955年更名為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2008年由醫院作為業主單位承建的自貢市傳染病醫院正式運行。歷經一個世紀的發展,醫院已成為集預防、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醫院為首批吸納為中國500所大型醫院成員、衛生部批準的愛嬰醫院、衛生部國際救援中心網絡成員、衛生部腦卒中基地醫院、衛生部病理遠程會診及質控試點單位涉外醫療單位、國家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國家中醫藥防治傳染病臨床基地、四川省引進國外智力示范單位、自貢市公共衛生應急醫院。1992年被評為二級甲等綜合醫院,1998年被評為三級乙等綜合醫院,2007年被評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2013年順過通過“三甲”復評。曾先后獲得“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四川省文明單位”、“自貢市最佳文明單位”等各種榮譽稱號。 (二)醫院規模 醫院占地175畝,現有建筑面積11.5萬平方米,業務用房面積近10萬平方米,現有編制床位1100張,實際開放床位1542張,2013年門急診人次91.82萬人次,住院人次5.75萬人次。醫院含本部和板倉院區(自貢市傳染病醫院),設有行政職能處處室19個,臨床科室29個,醫技科室10個。其中呼吸科率先在自貢市衛生系統建成的省級甲級重點專科,傳染科、眼科為省級乙級重點專科;心血管內科、腫瘤科、神經內科、中醫科、ICU、普外科、康復科為市級重點專科,建有兒科、檢驗、病理、重癥醫學、護理5個市級質量控制中心。 (三)醫術水平 以微創、介入、生物治療等為核心技術,率先在市內開展了肝移植術、角膜移植術、導管消融技術、冠心病介入治療技術、先心病介入技術、神經介入治療技術以及生物治療技術等一系列新技術。近年來醫院引進新技術、新項目357項,獲自貢市衛生局評選的引進新技術和科技新成果推廣應用獎62項。先后獲得市級科技成果獎32個,省級科技成果獎4個,國家級科技成果獎二等獎1個;榮獲國家專利3項。28名學科骨干擔任了國家、省級各類學術團體或學術期刊編委等50余個職位。近年來,醫務人員在省級以上專業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0多篇,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活動20次,參加國家級、省級學術會議300多次。 (四)專家團隊 醫院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設立專項基金培訓人員和引進人才,廣泛開展國際國內學術交流和技術合作,培養了一批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現有在崗職工1889人,其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548人。有高級職稱人員169人,中級職稱人員325人,博士、碩士研究生75人。現有省學術技術帶頭后備人選1人,省廳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后備人選4人,有市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市名中醫2人,市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市優秀專家各1人,市衛生系統學科帶頭人5人。 (五)設備配置 醫院不斷提升診治水平,引進了一大批高、精、尖設備,擁有擁有荷蘭飛利浦1.5T核磁共振、64排128層螺旋CT、ECT、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德國西門子直線加速器及NOMS調強系統,高檔心臟彩色實時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及超聲治療系統,腹腔鏡等專業設備總值達1.8億元。 (六)發展理念 醫院始終“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實施科學管理,深化文化建設,堅守尊重生命、守護健康的職業信仰,培育“仁為本,濟為行”、“自加壓力、勇于創新”的價值觀,遵循“仁愛精業,濟世自強”的院訓。2003年自貢市委市政府批準,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和自貢衛校實質性合并組建自貢市仁濟醫學中心,實現了強強聯合。經過近十年的相互融合、支撐發展,衛校于2012年升格成為高職院校,更名為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2014年,經市委市政府決定建立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暨兩個附屬三甲綜合醫院(即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的組織構架。展望未來,有著百年名院美譽的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把目標鎖定在引領區域醫學領域的前沿,為建設成為布局合理、環境優美、功能齊備、服務一流、全市領先、輻射川南的現代化醫教基地而努力工作,鍛造臨床醫療和醫學教育資源整合的奇跡,抒寫自貢衛生事業跨越式發展的新篇章。
預約掛號
-
遼寧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三級甲等
遼寧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始建于1946年,位于錦州市人民街,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醫院占地面積61603.4平方米,是遼西地區唯一的一所遼寧省衛生廳直屬的國家大型三級甲等醫院,承擔著遼寧省的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急診急救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任務。醫院技術力量雄厚,全院現有教職員工1800余人,高級職稱371名,博士研究生53名,碩士研究生238名,碩士(博)研究生導師120名。現任中華醫學會心電學會副主任委員1人,遼寧省醫學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46名。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10個。醫院擁有多臺國際先進的大型檢測、診斷、治療儀器設備,包括128層CT、ECT、DSA、D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1.5T超導磁共振、腫瘤射頻治療儀等百余臺大型高精尖診療設備。開放床位1800張,每年救治來自遼寧、內蒙、吉林、河北等地的門診患者50余萬人次,年住院病人3萬余人次,年手術病人1萬余人次。醫院有臨床醫技科室45個,研究所4個,教研室25個。有骨外科學、耳鼻咽喉科學2個省級重點學科;外科學重點實驗室為遼寧省教育廳高校重點實驗室;腦與脊髓神經損傷重點實驗室、醫學組織工程重點實驗室為遼寧省科技廳重點實驗室。醫院作為遼寧醫學院的臨床學院,每年承擔著600余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任務,同時,承擔著遼寧醫學院醫療、麻醉、影像3個專業、5個層次的留學生、臨床專業學生的臨床課、課間實習及畢業實習教學任務,年教學時數達3萬余學時,是遼寧醫學院的主要教學和實習基地之一。2009年,醫院以建院史上來賓規格最高、范圍最廣、歷史意義最深遠的空前盛況,成功舉辦了“建院63周年慶典暨新教學病房大樓落成典禮”。這座主體24層、總建筑面積3.8萬平米的“遼西最大醫療大廈”的使用,使醫院的床位由850張增加到1800張,為醫院以后的發展預留了充足的發展空間,也極大的緩解了患者住院難的難題。醫院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設備更新引進的基礎上,又加大了學科建設的力度,近年來,醫院先后承擔了國家、部、省、市級科技攻關課題共300余項,科研經費2000余萬元;獲各級政府成果獎百余項;在國外雜志和國內期刊雜志上發表論文千余篇。“建設省內一流,全國知名的現代化醫院”是附一院全體教職員工共同的信念,醫院秉承“博愛誠信,精益求精”的院訓;倡導“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重視技術創新,強化學科建設,推行優質服務。醫院率先被遼寧省衛生廳評為國家三級甲等醫院,2008年被全國總工會命名為全國“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工人先鋒號,先后獲得遼寧省衛生系先進單位、遼寧省文明醫院、遼寧省首屆老百姓信得過醫院。醫院連續多年被遼寧省衛生廳授予“誠信服務杯”競賽活動標兵單位、錦州市委市政府授予“為經濟建設服務先進單位”、“錦州市最受尊敬企業”等榮譽稱號。全體附一人將不懈努力,求實進取,科學發展,建設人民滿意醫院。
預約掛號
-
銅川市人民醫院
銅川市人民醫院是全市最大的一所綜合性醫院,至今已有近50年建院史。隨著醫院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銅川市人民醫院以更新的醫療設備、更精的醫療技術、更好的醫療服務,填補了該市一項又一項醫療技術服務空白,開創了全市醫療事業發展的輝煌篇章。醫院先后被國家衛生部命名為三級乙等醫院和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被省衛生廳授予“十佳”醫院,榮獲“明明白白看病全國百姓放心醫院”、“醫療優質高效全國百姓放心醫院”、“省級文明單位”、“省級模范職工之家”等榮譽稱號,為保障人民身體健康作出了突出貢獻。 銅川市人民醫院前身為1950年建院的銅官縣衛生院,1958年隨銅川撤縣建市遷入現址并更名。醫院占地面積26000平方米,設置病床350張,在崗職工450人,高級職稱39人(西安交大、延大聘任教授12人),中級160人,設有臨床科室16個,醫技科室5個,擁有先進的大中型設備二百余件(臺)。 銅川市人民醫院在全省率先取消普通門診掛號費;市區內免費接送住院患者;醫院環境優雅舒適,病區安裝中心供癢、負壓、呼叫系統裝置,配備空調、電視、電話。 銅川市人民醫院遵循“患者第一、質量第一、服務第一”的辦院宗旨,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強化醫療體制高效標準,規范服務措施;狠抓專業隊伍建設,堅持培養引進并重,改革人事分配制度,鼓勵優秀人才脫穎冒尖;實施項目引進,加快設備更新和就醫環境改造,在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中實現跨越式發展。 銅川市人民醫院領導班子決心在市委、市政府及衛生局領導下,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銳意改革、求實創新,按照“質量建院、人才立院、科技興院”的思路,加快醫院發展,為銅川人民的健康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預約掛號
-
尉犁縣人民醫院二級甲等
尉犁縣人民醫院是集醫療、教學、康復、保健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縣級醫療保健機構,擔負著全縣人民的防病、治病重任。醫院占地面積56166平方米,建筑面積31649平方米,其中醫療業務用房18700平方米,綠化面積達22466平方米。醫院床位編制156張,人員編制數210個,現總人數349名,其中正式職工206名,聘用職工143名;其中:正高職稱13名,副高職稱23名,中級職稱32名,初級及其他人員281名。本科學歷30人,大專學歷107人。在職黨員35人。設置內一科、內二科、外一科、外二科、婦產科、兒科、眼耳鼻喉科、中醫康復科、感染性疾病科9個臨床科室,亞臨床科室4個:重癥醫學科、急診科、麻醉科、口腔科等,醫技、功能科室6個:功能科、放射科、檢驗科、病理科、藥劑科、輸血科;職能、總務后勤服務科室10個:黨政辦公室、醫務科、護理部、感染管理控制和預防保健科、財務科、人力資源和經管辦公室、信息和圖書管理科、病案管理科、總務科、供應室;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
預約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