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礦務局中心醫院始建于1953年,經過50多年的發展沉淀,現已成為銅川乃至西北地區煤炭化工系統最大的以創傷外科和職業病防治為特色的三級乙等醫院。醫院醫療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學科特色鮮明,在歷次重大事故搶救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該院是國家安監總局礦山救護中心銅川分中心,是銅川市急救中心所在地。是西安交大一附院、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協作醫院,同時還承擔著西安交大二附院、延安醫學院、陜西中醫學院等學校的臨床教學工作。先后被評為全國百姓放心醫院示范醫院,陜西省文明單位,陜西省委省政府命名的“創佳評差”競賽活動最佳單位,陜西省衛生系統文明示范單位。 近年來,在上級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醫院以創建三甲醫院為目標,深化改革,創新機制,按照“科技興院、人才立院”工作思想,加強管理,完善制度,依靠人才和技術優勢,不斷提升技術水平,使醫院取得了飛速發展,各項工作達到了衛生部頒布的標準,兩個效益同步提高,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醫院主要做到幾點: 一、建章立制。先后建立完善了《關于醫院會議制度》、《銅川礦務局中心醫院黨委議事規則》等二十項工作制度,下發了《醫療質量控制計劃及實施方案的通知》,修訂和建立了各種醫療質量制度41項,尤其是完善了醫療質量的核心制度,如首診負責制、三級醫師查房制度、死亡病例討論制、會診制度病歷書寫及管理制度、技術準入制度以及《醫師外出會診的補充規定》、進修、論文發表、科研等多項規章制度等,使醫院的各項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 二、主動承擔應急工作。全力做好工傷搶救、中毒事件、大型車禍等突發事件的醫療搶救。2003年4月,非典疫情突如其來,針對疫情,確定“兩手抓”的工作思路,增添了專用設備,成立了發熱門診,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抗擊非典,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在陳家山“11.28”、韓城“4.28”、金鎖“7.19”事故發生后,出色完成了傷員的搶救任務,受到了省政府領導和省衛生廳的充分肯定和通報表揚。 三、大力開展了衛生支農活動。從1985年開始,我院二十年支農不斷,先后同耀縣小丘中心衛生院、阿莊衛生院建立了長期幫扶關系,成立了“銅川礦務局中心醫院棋盤分院”,與宜君縣人民醫院進行了“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啟動簽字儀式,派出了骨科、婦產科、心血管內科、眼科、放射科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副主任醫師、高年資主治醫師進行為期三年的支援工作。 四、擴大對外宣傳,提高知名度。五年來,共外投填補技術空白等的宣傳報道稿件1000余篇,辦院宣傳簡訊100余期,報送上級及新聞單位10余家互通信息。既提高廣大人民群眾防病治病健身能力,增加了社會效益,又提高了廣大群眾對我院技術水平的信賴度。 五、狠抓形象建設。積極開展了百姓放心醫院創建工作,在三年時間內順利完成了三個主題的創建任務,并榮獲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稱號,提升了醫院整體形象。 六、打造人才隊伍,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多層次,多形式的培養各類技術人才。五年來共選派醫護人員外出到上海、北京、西安等地進修培訓學習300余人次。參加院外學術報告會 3173 人次。院內舉行學術報告會150次,參加人員9000人次。請西安教授為全院醫護人員講課100余次。大力表彰作出貢獻的技術人員。99年起院建立了科技表彰制度,共召開 7次表彰大會。全院共開展新技術項目174項,表彰新技術項目達70項, 其中有20余項新技術填補銅川市醫療技術的空白。撰寫論文1151篇,表彰優秀論文105 篇,獎勵自學成才人員28 名。先后有5名同志榮獲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擴大對外交流。邀請北京醫科大第一臨床醫學院專家教授、博士、碩士生到我院進行社會實踐、講學教導、義診,還組織下鄉,下礦去附近的醫院,駐地部隊,開展義診、咨詢、支援、會診、搶救、手術活動,既考驗了自己,又為銅川市整體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貢獻。 七 、創造優美診療環境。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完善服務功能,拓寬服務領域。先后投資三千多萬元購買了先進醫療設備,為我院的醫療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礎;投資兩千多萬元對病房樓和門診樓進行裝修和改造,調整了科室布局,增設了特需病房,完善了內部服務功能,大大方便和吸引病人,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優化美化院內外環境,加快鍋爐改造工程,營造溫馨舒適的就醫環境。 八、力促醫療服務質量提高。實行副高職稱的高年資醫師按時上門診。給門診設有導診咨詢臺,配置候診椅,設有電視、飲水設施、電話等為病人服務的基本設施。公開藥價和收費標準,設有投訴電話,各科標識規范、醒目。醫務人員掛牌上崗,統一使用文明用語。門診病歷、門診處方、住院病歷,甲級率達95%,門診處方合格率98%,搶救危重手術病人231人次,搶救成功率達90%以上。法定傳染病報告單及時率均達100%。院前急救電話出診1488次,危重病人184人次,中毒病人134......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