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阜陽市人民醫院三級甲等
阜陽市人民醫院,始建于1949年,在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在全院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醫院秉承“誠信、厚德、仁愛、精業”的院訓精神,堅持“科技興院、技術強院、人才立院”和“一切為了人民健康”的辦院宗旨,歷經60余年的滄桑磨礪,經過幾代人的砥礪奮進,現已發展成為一所集“現代、智能、園林、人文”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國家級愛嬰醫院,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和全科醫生培訓基地,國家腦卒中篩查基地、安徽醫科大學臨床學院和蚌埠醫學院附屬阜陽醫院,阜陽聽力篩查中心、阜陽生殖中心,阜陽產前診斷中心,同時也是阜陽市醫療、教學、科研、急救、預防、保健和康復的中心,肩負著為阜陽及皖西北、豫東南周邊地區3000萬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的使命。 目前,醫院共有潁河西路(北區)、三清路(城南新區)兩個院區,總占地面積17.2萬㎡(約258畝):北區3.3萬㎡(50畝)、南區13.9萬㎡(208畝);建筑面積31萬㎡:北區7萬㎡,南區一期18萬㎡、二期(兒科病房大樓、后勤綜合樓、專科專病大樓和科研培訓綜合樓)在建6萬㎡;總編制床位3650張:北區1050張,南區2600張。 南區以綜合醫療為主,總投資15億元,按照“一軸四片區”建設,實現門診空港式布局,高標準建設了康復中心、檢驗中心、血透中心、ICU、手術室等國內領先的現代化設施;并配備了一批國內先進的信息化系統、軌道物流傳輸系統、自動發藥及智能靜配系統、自助掛號及打印系統、自動檢驗流水線等智能化操作管理系統。一期工程門急診樓、醫技樓、病房大樓已于2016年6月26日開診,2016年10月30日完成新老區全面搬遷過渡。北區以婦兒診療為主,兼含門診、腫瘤、放化療、老年病、中西醫結合、皮膚病、針灸理療等治療中心。南北兩院一體,努力打造“阜陽最高、皖北一流、全省前列”的區域性醫療中心。 醫院擁有一批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現有職工2598人,其中副高職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243人,中級職稱人員655人,博士、碩士研究生252人。享受國務院津貼、省政府津貼4人,白求恩獎章獲得者1人,省“江淮名醫”3人,“潁淮名中醫”1人,省領軍人才(省衛生計生委第五周期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人,市首屆杰出人才獎1人,市委、市政府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1人,市衛生系統學術技術帶頭人13人,省、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22人,高層次后備人才7人。高等院校兼職教授、副教授78人,其中,博碩導師15人。有50余位專家擔任全國、省、市各學術團體主任委員或常務理事。 醫院學科設置齊全,專業特色鮮明。開設臨床科室45個、醫技科室18個,現有省臨床重點專科2個(骨科、婦產科),省級重點特色專科3個(康復醫學科、心血管內科、耳鼻咽喉科),市級臨床醫學重點專科11個(神經外科、耳鼻喉頭頸外科、普外科、兒科、眼科、泌尿外科、神經內科、內分泌科、消化科、麻醉科、急診科)、市優先發展重點培育專科8個(骨科、婦產科、心血管內科、心血管外科、腫瘤外科、腫瘤內科、放療科、血液科),市優先建設腫瘤外科、腫瘤內科、放療科、心血管內科、心血管外科、血液科、婦產科、骨科等8個臨床重點專科,市級培育專科8個(康復醫學科、呼吸內科、臨床藥學、核醫學科、病理科、腎內科、重癥醫學科、中西醫結合科)。 醫院醫療設備齊全先進,配置合理。大型醫療設備400多臺(套),包括PET-CT、后64排螺旋CT、REVOLUTION CT(16cm寬體寶石探測器)、3.0超導核磁共振、脊柱內窺鏡、等離子雙極電切鏡、數十臺高端彩超等國內先進的現代化醫療設備。醫院堅持科教興院戰略,學術成果突出。先后榮獲省、市科技進步獎80余項,國家級專利3項,中華醫學獎1項。近5年來,醫院先后選派200余人到阜外醫院、解放軍總醫院、協和醫院等知名醫院進行專科進修學習;開展新技術18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480余篇,SCI論文10篇,出版專著4部。 醫院始終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定位,社會效益顯著。先后高質量完成了手足口病疫情防治、5.12地震救援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認真履行對口支援、衛生下鄉、援藏援外等各項醫療工作任務,并積極開展義診、健康宣教等社會公益活動。經過全院職工的辛勤努力,醫院先后榮獲國家第一批節約型公共機構節能示范單位、全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安徽省先進集體、安徽省衛生先進單位、全市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全市職工模范之家、市衛生科技工作先進集體、市園林式單位等40余項國家、省、市級榮譽稱號。 彈指間,市醫院已走過了60余個春秋。歷代市醫院人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結晶,鐫刻了醫院悠久厚重的文化積淀和精神風骨,面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化以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全院上下始終堅守“誠信、厚德、仁愛、精業”的院訓,科學謀劃、凝心聚智,精心專注于建設“阜陽最高、皖北一流...
預約掛號
-
杭州市蕭山醫院三級乙等
浙江蕭山醫院是以原蕭山區婦幼保健院和區第五人民醫院為基礎,易地興建的一家非營利性、公益性大型綜合性醫院。目前為國家三級乙等綜合醫院,衛生部內鏡專業技術婦科培訓基地、衛生部十年百項PCC項目(宮頸癌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蕭山示范單位,浙醫一院和上海瑞金醫院的合作醫院,杭州師范大學醫學院和長江大學醫學院的教學與研究基地,浙江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實習基地,也是浙江省文明單位、浙江省綠色醫院、浙江省平安醫院、浙江省消費者滿意示范單位和省、市、區三級醫保定點醫療機構。 醫院占地168畝,建筑面積9.3萬平方米,核定床位800張(開放1100張),現有職工1320人,其中衛技人員1029人,正高職稱33人,副高職稱99人,博士和碩士學歷42人。擁有國際頂級品牌的直線加速器、BSD2000深部腫瘤相控陣熱療系統、1.5T超導磁共振(MRI)、16層螺旋CT、大平板血管造影機(DSA)、數字X射線攝影儀(DR)等大型診療設備和國內最為先進的內鏡治療室,并設有3個百級和多個千級、萬級凈化標準的手術室,可滿足不同凈化標準要求的手術需要。目前的年門診超過150萬人次,住院超過4萬人次,手術達1.4萬臺次,是區內較具規模和實力的一家現代化綜合性醫院。 按照“強專科、大綜合”的發展戰略,浙江蕭山醫院的強專科設有婦科、產科、兒科、精神科和腫瘤科。綜合學科設有急診、ICU和呼吸內科、消化內科、神經內科、內分泌科、心血管內科、腎內科、血液科、心理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骨科、兒外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口腔科、皮膚科、針灸科、中醫內科、中醫婦科、中醫兒科以及康復醫學科、母嬰康復保健中心等學科。其中婦科是浙江省縣級醫院龍頭學科,產科是蕭山區的孕產婦急救中心,腫瘤科是區內唯一有建制的腫瘤診療中心。 近年來,浙江蕭山醫院的強專科繼續保持區內領先優勢,婦科所開展的陰式、腔鏡、血管介入等微創技術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腫瘤科在腫瘤的手術治療和放化療、熱療等綜合治療技術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產科、兒科的門診量和住院人次均居杭州地區同級醫院前列。綜合學科已躋身區域先進行列,如消化內科開展的內鏡下膽總管碎石取石術,心內科開展的急診冠脈支架術、經橈動脈途徑冠狀動脈介入術和永久性起搏器主動電極植入術,普外科開展的腹腔鏡下脾切除術、低位直腸癌保肛術和PPH痔瘡根除術,泌尿外科開展的經皮腎鏡手術、腎上腺腫瘤切除術和回腸原位膀胱術,腦病中心開展的顱內腫瘤與椎管內腫瘤顯微手術、高血壓腦出血微創手術、聽神經瘤切除術、顱內動脈瘤夾閉術和急性腦梗塞超早期動脈溶栓術,骨科開展的脊柱外科手術和關節置換術、關節鏡手術,耳鼻咽喉科開展的內鏡下腦脊液鼻漏修補術,已形成了以強專科為龍頭、內外婦兒共同發展的格局。 浙江蕭山醫院是一家集醫療、保健、教學、科研于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性醫院,不僅履行全區的基本醫療職能,同時還履行著婦女保健、兒童保健、精神衛生、腫瘤防治、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和健康體檢等多項公共衛生職能,是全區承擔公共衛生職能最多的一家公益性醫院。一流的環境設施、合理的科室布局、便捷的服務流程和優質的禮儀服務以及“品質、品牌、品味”的文化追求,將為您提供最佳醫療服務。
預約掛號
-
海口市第三人民醫院二級甲等
海口市第三人民醫院誕生于124年前的舊中國,前稱為“愛生醫院”,創辦于1896年的清朝光緒二十二年,在此后的一百余年里薪火相傳、傳承創新,2003年瓊山市撤市設區并入海口市,改名為“海口市瓊山區人民醫院”。2013年改名為“海口市第三人民醫院”。 海口市第三人民醫院占地面積約30畝,業務用房3.5萬平方米。1996年被評為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海口120急救中心網絡醫院,2004年被全國醫院管理協會確認為首批“百姓放心醫院”,先后被評為“醫療質量管理先進單位”,“海口市系列重大活動醫療衛生服務保障工作先進單位”, 2017年我院被海口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授予“文明服務窗口”榮譽稱號,2018年人文愛心醫院榮譽稱號,2020年被評為全國50佳百姓放心示范醫院等。 現有職工1096人,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104人(正高職稱15人,副高職稱95人),技術人員占全院人數的76%。 現有病床600張,開放床位500張,下設23個臨床科室,8個醫技科室,13個職能管理科室。年門診診療人數43.2萬人次,出院人數2.1萬余人次。 醫院有1.5T超導核磁共振、飛利浦64排螺旋CT、日立超聲彩色多普勒、數字化X射線攝影系統、全數字化彩色多普勒超聲儀、萬東永磁磁共振(MR)、萬東血管造影機(大C)、日本全自動生化儀、日本島津X光機(DR)、飛利浦三維彩超、西門子平板多功能胃腸X光機、關節鏡系統、DERAY數字化X射成像系統、全數字化電子胃腸鏡系統、飛利浦全身彩色超聲診斷儀、電子支氣管鏡、電子胃腸鏡、混合動力碎石清石系統等大型設備,歷經幾代人的艱辛拼搏,醫院不斷發展壯大,如今已是一所基礎設施齊備、功能齊全、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二級甲等綜合醫院。
預約掛號
-
奉城醫院
60年風雨醫道奉誠,60個春秋譜寫華章。全院職工承大愛之魂,秉承團結、創新、嚴謹、求實之院訓,堅守系職業之重托,護醫術之圣潔,祛人類之病疾,助健康之完美的醫院精神,在漫漫醫學道路上,不畏艱難,勇攀高峰;在奉賢大地上,澤時濟世,普施仁術,把我院建設成為現代化的二級甲等綜合醫院。
預約掛號
-
饒平縣婦幼保健院
展望未來,全院上下信心百倍。我們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團結拼搏、奮力趕超,緊緊圍繞工作重心,以先進的管理理念、科學的發展思路、開拓創新的精神以及對婦幼事業的執著追求,從滿足群眾多層次健康需求出發,健全服務功能,強化服務內涵,切實把婦幼保健工作做深、做實、做精、做細,為提高全縣人民健康水平保駕護航,為全面建設“和諧饒平”做出應有的貢獻。
預約掛號
-
深圳市人民醫院三級甲等
深圳市人民醫院始建于1946年,前身是寶安縣衛生院,1979年伴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更名為深圳市人民醫院。1994年被評為深圳首家"三級甲等"醫院。1996年經國務院僑辦批準成為暨南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2005年升格為暨南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伴隨著經濟特區的成長,深圳市人民醫院已發展成為一個功能齊全、設備先進、人才結 構合理、技術力量雄厚,集醫療、教學、科研、保健為一體的深圳市最大的現代化綜合性醫院。醫院占地面積13.8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1.3萬平方米,編制病床2200張,開放病床2400張。2013年出院病人8.04萬人次,門診量300多萬人次。目前醫院有兩個門診部(一、二門診部)、一個住院部(又稱留醫部)及一個分院(深圳市人民醫院龍華分院)。 醫院現有呼吸內科、腎內科、消化內科、感染內科、內分泌科、胸外科、口 腔科、麻醉科、婦科、產科、新生兒科、急診科、病理科、檢驗科、臨床護理及包含CT、放射、超聲、介入、核醫學在內的醫學影像科16個廣東省重點臨床專科,深圳市醫學重點學科(群)23個、深圳市醫學重點實驗室及工程實驗室12個。2013年我院介入微創診 療中心被評為亞洲冷凍治療培訓基地,承擔起培訓港澳臺及中國南方地區專家的任務,憑著醫院的整體醫療技術水平,吸引了香港、 澳門以及深圳周邊地區的大批患者,受到國內外媒體廣泛關注。作為暨南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擁有衛生部全科醫生培訓基地、暨南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醫院現有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等18個教研室。目前有博士生導師16名,碩士生導師107名。現已招收碩士生730余名、博士生及博士后40余名、本科生264余名。每年招收臨床實習生近130余名,進修生120余名。 2013年全院申報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各級課題326項。在SCI收錄 期刊及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81篇。醫院積極開展高層次、國際性的交流與合作,先后與德國紐倫堡大學醫學院 、不萊梅港中心醫院、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器官移植中心、美國休斯敦衛理公會醫院、法國里爾大學醫療中心、韓國全南大學校病院 、韓國大田宣醫院建立起長期合作與交流平臺,締結友好醫院,與國際醫學大舞臺進一步交融。2013年4月基于深圳市超級計算中心云平臺的深圳市人民醫院網絡醫院正式實運營,網絡保健、遠程監測、全程醫療等獲得了社會的廣泛好評,被列為深圳市健康產業重點扶持民生工程計劃。 深圳市人民醫院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積極承擔著特區重大活動的醫療保障工作,用她的歷史、文化、勇氣、智慧,努力呵護著市民的健康,鑄就深圳醫療的輝煌。
預約掛號
-
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二級甲等
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是2013年1月根據珠海市編委會珠機編〔2013〕3號文件精神,整合市慢性病防治站與市結核病防治所而組建,為珠海市公衛防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防保機構,為公益二類管理六級事業單位,其主要職能是承擔全市麻風病、結核病、性病等慢性傳染性疾病的防控、疫情監測、科研、培訓、健康促進、控制項目的組織實施和技術指導;承擔全市皮膚病、精神疾病、呼吸疾病、職業病及職業相關疾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制、診療、康復、科研、培訓、健康教育和技術指導工作;承擔全市突發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機干預,開展精神疾病司法鑒定等工作。全新的市慢病中心將以全新的精神面貌,立足新起點,開拓新職能,實現新跨越,竭誠為廣大市民提供安全、優質、真誠的醫療防控服務!
預約掛號
-
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三級甲等
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前身為1909年(宣統元年)由四川省會警察廳周孝懷創辦的苦力病院。1974年,由市衛生局更名為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1987年,由市衛生局命名為“成都市精神衛生中心”,2017年成為電子科技大學成都腦科學研究院臨床醫院。現為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預防、心理咨詢及心理治療于一體的大專科小綜合大型三級甲等精神病專科醫院。 醫院承擔的公益任務主要是全市醫院不僅承擔了精神病專科醫院的基本醫療服務功能,還協助區域內精防機構開展公共精神衛生服務,并承擔成都市22個區市縣精神病防治機構的技術任務,全市行政區域精神疾病特殊門診申報、審核工作,“120”精神障礙患者及肇事肇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救治任務等。 醫院是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詢中心,是四川省心理衛生協會、成都市精神衛生司法鑒定中心的掛靠單位,是成都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指定的病殘兒童(神經、精神類)鑒定醫院;是四川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四川省護士規范化培訓基地、四川省精神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四川省區域心理衛生培訓基地、四川省心理危機干預中心、成都市衛技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基地、電子科大生命科學學院臨床科研基地;也是遵義醫學院、成都醫學院、貴陽中醫學院等高等醫學院校的教學醫院。 醫院現有營門口院區和九江院區,總占地面積5.35萬㎡,建筑面積5.58萬㎡,營門口院區開放床位1370張,九江院區計劃開放床位370張。醫院日均住院病人近1400人,年收治住院病人近萬人次,年門診量近25萬人次。現有在崗職工近700人,專業技術人員600余人,其高級職稱近60人、中級職稱近130人,博士研究生11人(博士后2人),碩士研究生80余人。 醫院擁有核磁共振(MRI)、X線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裝置(CT)、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醫用數字化X線攝像系統(DR)、動態心電圖儀、動態血壓監測儀、經顱多普勒血流圖儀、多導睡眠監測系統、肌電圖與誘發電位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化學發光分析儀、全自動時間分辨免疫熒光分析儀、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全自動尿沉渣分析系統、多參數監護儀、有創呼吸機等常規醫療設備,還有多參數電抽搐治療(MECT)儀、經顱磁刺激儀、失眠治療儀、便攜式睡眠儀、腦電圖分析監護系統、眼動檢測系統、動態腦電圖工作站、生物反饋治療儀、體外反博治療儀、計算機心理評估診斷系統(心理CT系統)等精神專科診斷、治療設備,能滿足精神專科臨床診斷和治療需要。 醫院設有急性精神科、慢性精神康復科、老年精神科、物質依賴科、臨床心理科、兒少精神科、物理治療科、社區防治科、康復科、心理測評中心、心理咨詢治療中心、精神病司法鑒定科、醫學影像科(放射科、CT室、心電圖室、腦電圖室、彩超診斷室)、檢驗科、藥劑科、門診、急診科、消毒供應中心等相關臨床、醫技醫輔科室。設有口腔科、普通外科、婦科門診。設置病區18個,包括內科(2個病區)、臨床心理科(兒少精神科)(2個病區)、急性精神科(5個病區)、老年精神科(4個病區)、物質依賴科(2個病區)、慢性精神康復科(3個病區)。 醫院近幾年主持國家級《精神衛生專業機構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社區精神防治網絡》科研課題1項,參與國家級科研課題5項,承擔省市科研課題40余項,多項課題獲省、市醫學科技獎,發表SCI論文10余篇。 “精神病防治”“臨床心理科”為四川省級甲級重點專科 “社區精神衛生服務”“老年精神科”為成都市重點學科 醫院專科介紹: 一、急性精神科 設五個病區,開放床位335張,重點收治精神分裂癥、躁狂癥、抑郁癥、雙相情感障礙、急性短暫性精神障礙及其它精神障礙。 二、慢性精神康復科 設三個病區,開放床位176張,主要收治經過反復治療沒有達到出院指針,需要較長住院時間的精神分裂癥、精神發育遲滯、雙向情感障礙、偏執型精神病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三、物質依賴科 設二個病區,開放床位134張,主要收治酒精及精神活性物質(除海洛因外)所致的類分裂癥樣癥狀、幻覺癥、妄想癥、躁狂發作、抑郁發作、焦慮發作等精神病性癥狀的患者。 四、老年精神科 為成都市重點學科,設四個病區,開放床位284張,專門收治老年期各類精神障礙患者,包括老年性癡呆、精神分裂癥、心境障礙(躁狂癥、抑郁癥)、焦慮癥、失眠癥、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等。 五、臨床心理科(兒少精神科) 為四川省甲級重點專科,設二個病區,開放床位120張,主要收治抑郁障礙、焦慮障礙、分離轉換障礙、急性應激障礙、軀體形式障礙、進食障礙、人格障礙、睡眠障礙等疾病。 六、內科 設兩個病區,開放床位120張。收治常見病、多發病,包括腦卒中(缺血性中風、出血性中風)、癲癇、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慢性酒精中毒綜合征,急性冠脈綜合征、高血壓、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病、糖尿病,腎病,風濕病,甲亢疾病等。尤其善于救...
預約掛號
-
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三級甲等
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是中國最著名的公共衛生學院之一,歷史可追溯到 1914 年在“華西協和大學醫學院”建立的公共衛生學課程組, 1936 年發展為公共衛生學系, 1951 年更名為“國立華西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后于 1986 年成立“華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2000 年,原華西醫科大學與四川大學合并,學院遂為“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 經過百年的建設,目前學院由學院本部、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職業病防治醫院)和四川大學華西衛生管理干部培訓中心組成,集教學、科研、醫療、預防、保健、干部培訓和高科技開發為一體。學院有 7 個博士點, 12 個碩士點。博士點和碩士點覆蓋預防醫學的各個學科。 7 個博士點分別是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健康與社會行為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公共衛生檢驗學;其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和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為四川省重點學科。 7 個博士點同時也是碩士點,另有衛生毒理學、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醫院管理與衛生政策共 5 個碩士點。學院現有預防醫學、衛生檢驗、公共事業管理、工商管理4個本科專業。 學院現有教職工 135 人,其中高級職稱 57 人,博士導師 17 人,碩士導師 31人。在校本科生 954 余人,博士生 52 人,碩士生 281 人。學院有一批獻身公共衛生事業的知名教授。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3 人,省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 人,四川省衛生廳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8 人。已故 陳志潛 教授,是享譽世界的公共衛生學專家、初級衛生保健的先驅、農村三級衛生保健網的創建者、中國現代健康教育的奠基人,被譽為“中國公共衛生之父”。陳志潛教授獻身于醫學事業,治學嚴謹、 崇尚科學、 勇于創新,為人類健康和我國公共衛生事業做出了杰出貢獻。 學院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育人為根本的原則;以轉變教育觀念為關鍵,以教學改革為核心,充分發揮傳統學科與新興學科的優勢,按高起點、高目標要求,在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實踐性教學環節等方面,真正從學生獲得知識和提高素質與能力出發,加強基礎訓練,重視創新能力、創新思維、綜合素質與實踐技能的培養,初步建成了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先進的科學技術,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力求將該院建成具有一定特色、優勢突出、國內先進、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的公共衛生學科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學院歷來重視教材建設,該院教師主編的衛生部規劃教材《衛生統計學》已出 4 版,第 1 版被評為衛生部優秀教材,第 3 版獲得衛生部醫藥衛生杰出科技進步三等獎。僅 2002 年以來,學院教師主編和參編各類教材 57本。其中,高等教育“十五”國家規劃教材 10 本,主編 3本、副主編1本;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主編4本;衛生部規劃教材20 部,主編 10 本。 該院是國內衛生檢驗專業的發源地,該專業也是該院的優勢專業,至今學科地位在全國仍位居第一。近二十年來,學院共承擔完成各類科研課題 600 余項,有 80 余項科研成果獲各級科技進步獎。其中,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獎 30 余項。學院 30 余名教師擔任全國性學術團體的理事或二級學會的主任委員, 40 余名教師擔任省級學術團體主任、副主任及理事。 學院主辦的《現代預防醫學》雜志,現為中華預防醫學衛生學類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被評為“中華預防醫學會系列雜志優秀期刊”,發行國內外。為著我國公共衛生事業和教育事業的崇高目標,華西公共衛生學院全體教職工正以“自強不息,直道而行,千仞可及”共勉,創造更大的輝煌! 醫院始建于1976年,是全國唯一直屬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集醫、教、研,預防、治療、康復一體的職業病防治院;是國家重點大學附屬醫院,省、市社會醫療保險定點醫院,是四川省職業病防治院,四川省化學中毒救治基地,成都市職業中毒與核輻射損傷救治基地,四川省化學中毒救治藥品儲備庫,四川省、成都市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專委會主任委員單位,衛生部職業病醫師培訓基地。醫院現有在職職工434人,其中高級職稱37名,有衛生部專家8人、省級專家9人,一批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導師。醫院占地面積1.2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8萬多平方米,床位400張,共設醫療、醫技科室21個,包括睡眠呼吸疾病治療中心、高壓氧治療中心、肺灌洗中心、白內障治療中心、李嘉誠基金會華西寧養院、骨科治療中心等。2012年門診量115818人次,出院病人7859人次。 醫院以職業中毒,塵肺,職業性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中毒急救,高壓氧治療,職業病診斷、康復、危害因素監測,職業健康檢查,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和控制效果評價、工傷鑒定為醫療服務特色。醫院的老年病治療、骨質疏松治療、姑息關懷等也很有特色。醫院設有勞動衛生學博士...
預約掛號